張曉
摘 要:如今,在農村的初中數學課堂中,存在著很多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教師沒有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影響了效率的提升,這值得所有教師進行反思。要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目前農村地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并為提高教學效率提出了一些方法。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低效
一、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現象
1.教師沒有進行合理的指導。在課程標準改革的進程中,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發展成為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中,有一部分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當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所以沒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這就導致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低下。實際上,不管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學生了解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探究問題的重要價值,教師在其中應該做到適當的放手,而不能完全不管,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老師應該加以引導,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的質量,否則就會和預期目的相反。
2.學生欠缺理性思考。很多教師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時都會選擇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然后讓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來了解和記憶知識。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有效果的,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有效的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中枯燥無味的局面。但是這只是一種單純的教學手段,如果應用不當,將這一手段當成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拓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這就失去了數學教學的實際價值,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依賴現代設備開展教學,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對初中的數學課堂進行改革,不能夠單純改變教學的手段,教師應該將自身的理念也進行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計算機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但是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師的課件設計中,大部分都是由練習題來組成的,然后教師會按照課件中的習題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這是根據教學設計來開展教學活動的,但這樣會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學生單純的被動學習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有些教師在講解與勾股定理相關的內容時,由于擔心學生理解能力不足會消耗大量時間去解釋,就直接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了勾股定理的整個證明過程,雖然內容很詳細,但是學生沒有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去,也會影響到課堂的實際效率。
二、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加強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就必須要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學方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實際學習能力來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去獲取新的知識,感受數學學習對于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例如,在探究相似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立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卷尺來測量河流的寬度,并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完善,寫出一個合理的測量方案,很多學生在教師的這種引導之下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這一問題,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使問題得到解決。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自主進行思考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肯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注意開發學生的思維。在數學的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思維是教學的關鍵步驟,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數學思維來開展教學活動,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挖掘出自身的潛力,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有許多概念性的知識需要同學們理解和記憶,在這種教學任務中,教師不僅要以概念教學為基本出發點,讓學生了解到這些理論是什么,還要讓學生能夠弄清楚為什么會出現,要讓學生學會建立概念,通過自己的感知來了解數學概念的背景和意義,不斷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為以后的數學應用奠定基礎,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課后練習作業時,也要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來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為學生創造開發思維的條件,讓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思維的拓展,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豐富教學手段。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之下,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已經成為目前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方式,但教師也要注意,在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同時,必須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出發點,根據教材中所安排的教學內容來采取合理的手段輔助教學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組合來使數學的多媒體教學更好地發揮其作用,讓學生的課堂的學習中能夠獲得充分的發展。教師在應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時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綜合能力,要學會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手段,絕對不能取代學生自主探究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教師都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要以學生為核心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有這樣才能讓教學的手段服務于課堂教學,最終提高教學的效果。
4.正確安排教學活動。教師在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時,必須要和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結合,要注意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參與在課堂的探究活動中,從而更好的體驗解決數學難題所帶來的成就感,在此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更能夠讓學生記憶深刻。所以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一定要將教育學習和實踐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發揮學生主體性,同時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讓學生能夠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讓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來不斷完善自己。
總結
根據以上內容可以得知,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引導和學生欠缺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就必須要改善這一現象。首先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注意開發學生的思維。另外,教師還應該不斷豐富教學的手段,合理安排教學活動,使教學能夠循序漸進的發展,不斷提高課堂的效率,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許小茹.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及對策[J].中學教育,2018(44).
[2]柯麗香.淺談農村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低效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反思1,2019(1).
[3]柯玉亮.當前我國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問題及對策分析[J].課堂廣角,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