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燕
摘 要:教育是科學,教育的價值在于求真,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開發學生的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推廣,現在我們農村學校在網絡、多媒體、微課等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愈發廣泛。本文從教育信息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意義出發,圍繞農村教學水平的提高,談及了幾點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應用中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前言:小學階段數學素養培養的重點包括數感、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小學數學又是一門純數字的相對枯燥的學科,學生在部分抽象的數學內容學習中存在較大困難,造成部分接受能力差些的學生容易對課堂教學產生逆反、厭學心理。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抽象化的內容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優化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教育信息化的應用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意義
(一)信息技術應用改變農村孩子的學習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在融入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將抽象化的數學概念以直觀、立體的形象清晰的展示,幫助空間想象能力弱的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學習圓錐體的體積和面積計算時,傳統教學會尋找各種學具讓學生拼拼等,或讓學生自己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進行轉化式學習,這些辦法都是非常好的,培養了學生思考、探究、驗證的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會比較困難,特別在農村學校,學生的想像空間就比較薄弱,這種思考、探究、驗證的能力就難以展現了。如今已經是信息時代了,通過“班班通”進校園,網絡學習空間里的素材提取,在教室里就可以利用圖片動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圓錐體的展開過程,幫助學生感性的認知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關系,從圖片中更直觀的看到兩者體積之間的關系,引領學生進入到小學數學知識的思維訓練之中。學生在有趣的圖片和視頻中理解概念,相比較于單純枯燥的板書傳授的二維圖形更有吸引力,再引導學生實踐操作,可以較好地幫助理解能力差的學生,突破數學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降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加上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學習能力特別強,從而不但提高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農村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激發學習興趣,緩解枯燥乏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倘若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只是進行被動的、強制性的學習,不僅難以取得有效的學習效果,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求知欲望。農村小學生的特點主要表現為非常好動、自制性較差,注意力難于長時間的集中。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對農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說是如獲珍寶,在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教師運用贛教云教學通軟件上課,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處于精力振奮狀態的時候,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學習數學知識的疲倦感也就自然減少,使數學課堂不再沉悶無趣,進入到趣味化、富于挑戰性的數學知識學習之中。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需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整合多種教學資源,不可過度依賴課件
利用信息技術雖然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較為直觀、形象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提升小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的邏輯性能力,但是也不能一味的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防止學生上課時被精彩的圖片、視頻吸引,只關心走馬觀花的圖片而無心學習教材知識,因而需要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例如:學習一些圖形的立體結構、圖形的縮放以及路程計算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圖形的立體結構以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可以直觀、形象的理解立體物體的表面積及體積的構成;對于路程計算的知識點,可以將物體運動的起點、終點、方向、出發時間、運動結果等以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再讓學生動手操作驗證結論,從而更好的理解題目解決問題。對一些方程計算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板書,讓學生明了的看到結果是怎么樣一步一步的計算出來的,也避免了教師制作教學信息化課件查詢資料占用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合理科學選用什么樣的信息技術,在應用時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以創造更高的教育價值為目的從而提高數學知識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微課視頻資源,創設有趣數學情景
近年來,數字微課資源憑借其短小精悍的圖片、視頻形式,巧妙的將數學知識融入教有趣的數學情境中,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例如在講解運動路程題目時,甲乙兩人比賽跑步,甲先跑,乙后跑,在甲跑了10米的時候乙才出發,已知甲的速度為1米每秒,乙的速度的1.2米每秒,請問,乙何時可以追上甲,解決此類問題,教師可以用微視頻將數形結合來播放甲乙跑步時形成的面積圖,以動圖的形式演示兩個人從開始乙到追上甲時,兩個人跑步用面積表述的路程圖,相對來說,更加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理解路程計算的原理。
(三)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農村學校通過創建家校互動教育網絡平臺,實現老師、家長、學生三方交流的信息化管理。數學教師可以將每天上課的疑難點以及學生掌握不牢的知識點,上傳到班級微信或者QQ群,國家教育資料公共服務平臺和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的大量資源方便了教師對教學素材的收集,學生也可以自行下載鞏固學習,老師也可以定期在平臺上發布一些數學公式、解題思路的總結,幫助學生整理錯題時有個系統的參考,隨時逐一對照查漏補缺。農村家長也年輕化了,無論身處何地家長都可以在平臺上隨時與教師交流學生在學校和家中的學習狀態,避免了部分家長工作繁忙不能與教師進行及時的學習溝通。學生也可以參考教師上傳在平臺上的框架體系,提前預習下節課內容,在聽講時做到有側重點的學習,鞏固已理解內容,認真聽講不明白的部門,課下也可以隨時學習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料,做到情境再現,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三、結語
數學教學工作者要正視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并找準數學知識點和信息技術結合的切入點,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構建信息技術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石翠蕓.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07):44-47.
[2]滿長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0):34-35.
[3]溫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職業技術,2017,16(1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