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羅爾斯、諾齊克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都以優先性原則解決在平等與自由之間的悖論問題。然而優先性并不具有普遍意義,只能在具體的歷史框架下才能進行解釋。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 平等 自由 優先性
一、自由與平等的悖論
(一)自由、平等的張力。新自由主義堅持洛克的消極自由觀傳統,隨著時代的發展,政治層面已經穩定,現如今的關注點更多的在經濟平等層面了。新自由主義者關注的就是平等問題,這一顯著的標志就是羅爾斯《正義論》的出版。現在自由和平等的主要分歧,集中在經濟領域。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成為了社會的焦點。而解決經濟不平等則會牽扯方方面面,經濟領域的變化,也會牽扯政治領域的自由與平等。
(二)自由、平等的沖突。新自由主義秉持消極的自由觀,關注經濟平等。兩者的結合帶來了問題:追求經濟平等必定與消極自由相沖突。追求經濟相對平等,運用再分配的手段來調節,必然會侵犯人們的財產權。如果只為保護自由而放棄平等,那么社會正義也得不到實現。由此可見,自由與平等的悖論問題主要是在經濟領域下,消極自由與經濟平等之間的問題。
由此可見,在新自由主義中,之所以形成了自由與平等的悖論問題,其實是在經濟領域框架下,消極自由觀與經濟平等之間的問題。
二、自由的優先性
(一)羅爾斯的自由優先原則。羅爾斯的《正義論》中強調正義總意味著平等,凸顯平等在其理論論證中的重要性。羅爾斯所探討的正義是社會正義,與社會基本結構問題關聯,為達到正義,需要調節現存的社會基本結構,分配好社會基本權利與義務。由此,羅爾斯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以優先性原則作為補充,調和了自由與平等的沖突。第一個正義原則:平等的自由,強調政治自由。平等是對自由的修正,闡明既定的自由制度是人人平等的。第二個原則:機會公平平等原則和差別原則,主要處理收入與財富的分配問題。羅爾斯認為社會和自然中的偶然因素對社會分配構成影響,既然不能完全消除偶然因素,就只能用緩和的方式調適。而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優先性原則:第一原則優于第二原則;第二個原則中機會公平平等原則優于差別原則。羅爾斯是利用辭典式序列將優先性提了出來。首先,用平等粉飾自由,比較而言自由優先。在他看來,自由僅僅只能因為自由自身的緣故才能受到限制,即自由的優先性不容置喙。他試圖調和自由與平等的關系是失敗的,因為平等缺乏實質性,以致平等無法對自由產生影響。自由只對本身有效而已。羅爾斯只是比諾齊克關注平等多一些而已,面對自由與平等還是堅持自由優先。
(二)諾齊克的自由至上。諾齊克堅守古典自由主義中: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諾齊克針將羅爾斯的自由優先原則絕對化,提出自由至上。諾齊克堅守古典自由主義中: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體現了權利至上的思想,推導出來了自由至上的理論范式。在諾齊克看來,羅爾斯使自由的權利受到了傷害。自由才是首要的,任何以平等的名義損害自由都是不允許的。只要不危及自由,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忽略的。諾齊克的持有正義也是圍繞權利進行說明。平等只是自由的修飾語,他僅僅承認形式上的平等,即權利平等。對于任何的實質平等都不曾進行過驗證,在他看來任何的實質平等都會危害個人權利,進一步危害自由。體現出了諾齊克對平等的排斥和對自由的極度狂熱。自由才是唯一的,這就是諾奇克處理自由與平等的態度。
三、對優先性的批判
面對自由與平等的沖突,優先性是否具有實在價值,是否在面對自由與平等悖論問題上能產生能效,我們還需討論。
當今的西方社會早已完成了自由民主的任務,成為了自由民主的社會。新自由主義者關于自由與平等關系的理論主張,都是圍繞自由民主社會產生的。自由的價值是討論的根本前提、基準點。所以自由始終是理論前提、個人主義永遠是基本點。自由是框架,離開了自由平等就是空洞的。何況,在羅爾斯、諾齊克的理論起點都訴諸康德的: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人性論不具有說服性,它的脆弱導致了羅爾斯、諾齊克關于平等的論爭。就算羅爾斯、看到了平等的重要性,想要調和自由與平等的關系,甚至是將平等的地位高于自由,其結果都是無可奈何的,必然是以自由的全面勝利、平等必敗而完結。
自由優先性并不能作為一種普遍的價值,它只是一種根據具體歷史情境而變化的產物。不同的歷史時期,自由與平等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結合歷史大背景,具體分析其內涵不僅有助于人類社會向前推進,還能不斷挖掘其潛力,使之成為重要的政治價值。優先性總有一種非此即彼的感覺,但自由與平等并不是敵對的關系,而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政治價值,實現正義,我們不能忽視平等,也不能放棄自由,二者缺一不可。
四、結語
自由與平等應是共同合力的,而不是一場勝負之戰。如何讓自由與平等之間保持活力,需要我們結合具體歷史環境,使自由與平等合力,釋放出更大的能量,使社會各個領域相對平衡,造就一個真正的正義社會。
【參考文獻】
【1】 姚大志,郭玉芳.自由與平等的張力──羅爾斯的正義理論述評[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1999(02):31-36.
【2】 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88.
【3】 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M].上海三聯書店,2002.
【4】 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劉朔(1994—),女,漢族,天津人,碩士在讀,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方向:政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