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下
一、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
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應該具有的、可以適應終身發展、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質以及能力。對應的幼兒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培養幼兒的一種適應其社會發展乃至終身發展所需的必要品質與能力。具體來講,主要包含了自主性發展、社會性參與責任感以及創新性等幾個方面。
二、區域活動對于幼兒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區域活動是指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準備地投放材料的區域中以游戲的形式自主探索、自主學習,重視的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品質。通過全面整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資源,充分將游戲、學習、生活各方面的資源作用發揮出來,全方位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為幼兒將來長久、健康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區域活動給孩子提供了極大的自主活動空間,打破了傳統的“教師教”“幼兒學”的高控模式,確保幼兒在區域化的學習空間當中展開多種自主益智活動,大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引進區域活動可以更好地將幼兒園的多種資源進行整合,既充分給予了幼兒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又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創新,確保幼兒園順利推行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幼兒的核心素養。
三、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的有效措施
(一)構建完善的活動區域空間,增強幼兒自主選擇性
首先,確保總體活動區域空間的開放程度,要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讓其自由選擇。在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發展過程當中,幼兒園開始不斷健全完善,教學領域也開始不斷延伸,在游戲活動中更加關注一些內在的東西。而構建開放性的區域活動主要是投放多種游戲材料,由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材料,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在旁邊做游戲的“指導者”,培養出幼兒的自主性。因此,在實際當中,應按照班級原來的設施與結構優化完善活動區域,從不同教學方法出發,劃分區域,加強區域開放程度,詳細分析各個區域活動的操作內容,讓幼兒能夠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參與多種區域活動。
(二)明確分區標志,科學合理控制進區人數,提高幼兒社會性發展
為了能夠在游戲活動當中提高幼兒社會性發展,在整體區域活動設置當中,應更多地融入標志與進區規則,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同時,不斷提高幼兒自身的行為修養。幼兒年齡小,對美好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直覺與表象感知,因此教師在實際操作當中要明確自己的教學方向,為幼兒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影響,讓幼兒在區域活動當中感悟到社會規則,體會到美好的事物都需要一定的規則去維持,讓幼兒在幼兒園中提高自身社會性。因而,設置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多種機會,讓幼兒之間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多種形式作品展示和欣賞,真正彰顯出內在的藝術氣息,使幼兒可以在自我的展示、對比與欣賞當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素質修養,在展開的多種實踐活動當中深化自身的核心素養。
(三)增加豐富的材料投放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加強幼兒動手能力
材料作為支持區域活動開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保證,活動區域的功能不一樣,所投放的材料也不一樣。第一,材料美觀外形、顏色鮮艷,具有良好的觀賞性。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區域活動,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第二,與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緊密聯系,投放數量適當、種類適合幼兒玩耍的材料。第三,在選擇材料方面也非常講究,主要是提供具有較高可塑性的低結構材料,比如紙箱、碎布等,為幼兒自主實踐操作提供機會。經過反復操作材料,提高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積極探究的能力。投放材料是一件較為復雜的事情,一定要重視材料的動態性,按照幼兒的個性特征、自身能力以及有關主題和目標進行及時更換。在選擇各區域材料當中,為幼兒提供選擇自由,確保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出幼兒積極動手、樂于探索的熱情,培養出幼兒勇于探究的核心素養。
(四)通過主題課程中的規則設置培養幼兒的責任性
主題課程設置需要有一定的規則,要求每一個幼兒都嚴格遵守。設置規則是為了確保活動可以良好進行,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了解到即使是區域游戲同樣要遵循規則。例如進入各區域之前要了解區域規則并且主動遵守,珍惜愛護各區域活動的材料;結束游戲后,將活動材料放到原位等。比如,閱讀區規則是保持安靜、愛護書本、保持干凈、歸還原位。幼兒要充分了解并且積極遵守規則,才可以進入區域中展開自由的活動。規則設置,讓區域活動中的幼兒具備責任意識,了解到自己應該主動遵守規則,提醒同伴間要互相遵循規則。
通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了解到培養幼兒個性的重要性,但不能忽視為孩子提供德育,要從小培養幼兒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師的勞動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在帶領孩子們了解周邊世界的基礎上,自己也同樣作為周圍世界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展示在孩子的面前,參與到孩子的認識過程中。這主要是因為教學不單純是輸出知識,還是教師內心世界的體現,教師在教學當中不經意流露出的行為舉止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影響。孩子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從幼兒園的兒童到大班的孩子都具有模仿教師的傾向。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被孩子們模仿。
(五)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推動幼兒素質全面發展
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進步,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快速引入全新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教學技術,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幼兒的年齡小,具有活潑貪玩的性格,幼兒的心理、思想等還未發育成熟。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激發出幼兒的參與興趣,將不容易理解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例如區域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為圖片、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產生直觀的感受,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盡快融入自己喜歡的游戲場景當中,實現多媒體與區域活動的良好融合。此種教學模式也能夠良好地提高幼兒的領悟與欣賞水平,確保幼兒快速進入區域活動中,開發幼兒的創造力,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增強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效果,獲得最大化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價值,推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良好發展。
總之,區域活動對于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意義重大,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幼兒教師,要在未來的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歸納、總結、思考,為學前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希望本文能為大家帶來一些有用的參考。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