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虹鷺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青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網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過正確認識、厚植培育、扎實踐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議程設置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勇擔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由美國傳播學家M.E.麥庫姆斯和D.L.肖提出的議程設置理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持。該理論指出,大眾傳播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后順序,它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么。
1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 虛擬性和真實性并存
網絡具有虛擬性,學生真實的身份、想法、行為等不一定與網絡上表現一致。但同時虛擬世界中的各種呈現又是真實個體在虛擬世界中的反映。因此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將網絡的虛擬性與教育的真實性相結合,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遞正能量。
1.2 個性化與從眾性并存
個體在網絡中可以相對自由地發表個人觀點,但是遇到一些事情出現意見分歧時,網絡輿論中會出現盲目從眾現象,導致信息失真或者個體失去理智判斷的情況。此時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很有必要。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能從迷茫中明晰正確的思想,正確合理發聲,找到正確的道路。
1.3 實時性與國際化并存
網絡的時間和空間不受限制,網絡信息能夠得到快速高效的傳播。但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中可能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網絡信息更新快,同時面對世界范圍內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4 交互性與碎片化并存
網絡良好的交互性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了便利條件。但碎片化的網絡信息和時間給網絡價值觀培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發揮其交互性特征的同時需要注意其溫度、深度、效度的把握。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2.1 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做好新時代青年人才的培養工作,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培養的各個方面”。因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踐行立德樹人的體現。
2.2 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的保障
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網絡安全成為當今時代需要關注的問題。清朗的網絡空間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提供了保障。
2.3 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要求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凝聚價值共識、化解社會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確責任使命,引導學生為中國夢不懈奮斗。
3 議程設置理論與網絡思政教育的契合點
3.1 認知層面:價值觀引領
議程設置功能假說的著眼點是認知層面上的效果,即以告訴對象“想什么”的方式將其關心和注意力引導到特定的問題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過設置網絡議題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核心價值觀自信。
3.2 再構層面:價值觀建構
青年處于小麥灌漿期,這個時候陽光水分一定要跟上。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青年價值觀的壓艙石,為青年提供價值準則。在議程設置功能中,傳播媒介通過對外部世界信息進行取舍選擇、加工整理后進行報道,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從而影響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判斷。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利用議程設置中的再構功能,幫助青年價值觀建構。
3.3 時間層面:價值觀夯實
議程設置功能關注的是傳播媒介日常信息傳播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綜合性的影響效果。學生價值觀培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不斷夯實基座,筑牢基礎,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陽光和水分”。
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索
4.1 正確認識,貼近學生,提升溫度
議程設置中的知覺模式也稱作“0/1”效果,即大眾傳媒是否報道某個議題,會影響到公眾對該議題的感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進行價值觀引導,促進學生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層面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明晰“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樹立大局意識,明確責任擔當。
網絡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內容多樣化,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收集傳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議題,同時運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話語體系,通過接地氣的語言實現議程設置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同時站位要高,格局要大,思想要深,將個人與社會、民族、國家聯系起來,將非主流的、錯誤的議題予以消解,及時對錯誤價值觀發聲亮劍。隨時關注學生網上動態,了解學生思想狀態,將“鍵對鍵”與“面對面”結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溫度和網絡信息內容的親和力,及時回應學生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話題,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防范網絡輿情事件發生。
4.2 厚植培育,突出重點,增加深度
青年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本身特點面臨挑戰,需要在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揚長避短。顯著模式也稱“0/1/2”效果,即媒介對少數議題的突出強調會引起公眾對其的關注重視。
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對網絡的虛擬性和信息的真偽性,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去偽存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唱響正氣歌,匯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對于網絡信息的繁雜性,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引導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對于網絡信息的實時性與國際化,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面對網絡信息的交互性與碎片化,高校思政工作者應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學生的浸潤作用,以多種形式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加深學生對其的認知理解。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控,對錯誤的價值觀予以駁斥,旗幟鮮明地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4.3 扎實踐行,全面引導,提高效度
優先順序模式也稱“0/1/2…N”效果,即媒介對一系列議題按照一定的優先順序給予不同程度報道,會影響公眾對其重要性順序的判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通過營造網絡輿論氛圍、樹立模范典型、建立長效機制等整合優勢資源,用優秀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青年學生樹立、踐行正確的價值觀。
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發揮黨員、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培養黨員、學生干部和優秀學生作為學生意見領袖,勇于發聲,正確發聲,長期發聲,積極參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中來,營造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輿論氛圍。然后要樹立模范人物,宣傳先進事跡,講好身邊故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生命力、親和力和說服力。同時,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搭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從制度設計、教育管理、多方支持、技術保障等方面,構建一套完善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態化引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青年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指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議程設置理論,通過貼近學生,提升溫度;突出重點,增加深度;全面引導,提高效度,從認知、培育、踐行三方面積極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人民日報,2016-12-09(010).
[2]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N].人民日報,2018-09-13(010).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 周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8(08).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