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嵐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提升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了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為了實現高效教學,各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開始應用實踐到教學工作中。本文主要對導學案教學的編寫和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課堂導學案;編寫;有效性
導學案是一種以自學為主,教師從中引導的探究式學習法。導學案與教學案最大的差異就是“導學”與“教學”的區別,前者相比于后者,不僅是教學觀念的改變,也是教學方法的實際轉變。
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目的性原則
編制導學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每一個學案都應該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以便為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任務。有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學生的學習才不會茫然。利用導學案,教師才能對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自學進行科學的指導,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對后續學習內容的重難點有一個細致的了解。[1]
導學性原則
導學性原則主要是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解決學習中的難點。為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可以多設計一些另學生感興趣并且適合學生探究的活動。比如說在學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兩個角和一條邊或者一個角和兩條邊,讓學生根據所給條件畫出三角形。畫完之后,再和其他學生比較,觀察彼此之間是否相同。針對不同的三角形,大家可以進行討論分析造成三角形不同的原因在哪里,然后利用這個探究點,可以逐漸引入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問題化原則
利用導學案,教學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問題的導學作用,用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互動,培養學生探究和思考的習慣。
探究性原則
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應該注意把知識轉化成具有探究意義的問題或者設置一些問題情境,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層次化原則
導學案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層次情況,不同的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各有不同。如果按照統一的標準教學,教學效果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導學案的設計要帶有層次性。首先內容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而且設計的問題、對應的練習和考核標準都要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這樣就能實現學生的差異發展,取得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導學案的編寫程序
想要編寫一份完整的導學案。需要按照嚴謹的編寫步驟來完成。一般情況下,我們將其編寫程序分為三個階段進行:①第一步是要緊扣新課標要求,深入挖掘教材,制定合理的編寫計劃。從教材的特點、知識體系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出發,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將其列入到導學案的目標中。而導學案的大體框架主要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課程導入、探究新知、閱讀思考、新知應用、總結歸納、自我檢測。[2]②第二步是具體落實導學案,它又具體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課前階段,一個是課堂階段。教師在應用導學案的時候,應在課前預習中先發一份給學生,另外一份是在課堂學習的時候發給學生。課前發放的導學案,主要包括舊知識的復習和新知識的預習,按照恰當的比例分配兩個部分的內容,并配備一些練習內容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礎的新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既能復習一些舊知識,也能初步理解新知識,這對于后續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課堂中的應用,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獲得知識。這階段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新課導入、課堂練習和課堂總結三個部分。③第三部是課堂總結環節。主要的形式是學生集體評議,并反思自己的不足。導學案在課堂應用后,需要得到實際的評價,假如光是教師評價,評價的結果就會顯得片面,因此為了提升評價的科學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參與進來,集體評議。
導學案的應用效果
根據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應用導學案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的效果在下文說明。
幫助學生打好學習基礎
課前學習其實就是讓學生提前預習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它在導學案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絕不能缺失。有些學生在課前不愿意預習,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學生不會預習,不知道如何去預習。而導學案的應用,可以給學生指出明確的預習方向和預習方法,讓學生在預習時不再茫然,分清預習內容的重難點和必要掌握點,可以按照正確的思路去預習。而且導學案會在學生預習之前就下發下去,學生不僅可以按照指導去預習,還需要按照導學案去練習并提出問題,在上課前,教師再將導學案收回,就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能查探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3]
指導學生在課堂有效聽講
導學案在下發給學生預習時,已經對課程的重難點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學生按照指導去預習,基本能夠明確自己需要以怎樣的重心學習,這樣子他們還能清楚在課堂上自己需要重點聽講思考的內容。由于一節課長達45分鐘,所以學生不可能在整節課集中注意力,總會有一部分時間處于松懈狀態,而就是在這個松懈的時間內就可能會遺落了重點知識的講解,導致聽講效率不高。導學案的使用恰好彌補了這個缺點,讓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學習重點上。
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導學案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有著重要的指導,它要求教師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難點、講混淆點、講易錯點,三不講是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講了還不會的不講、學生自己可以學會的不講。因此,這要求教師仔細鉆研教學內容,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導學案對于學生和教師的教與學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積極提高自己的編寫能力,利用導學案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黃美蓉.有效課堂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的點滴體會[J].考試周刊,2012(69):70-70.
[2]殷新毅.試論基于導學案的有效課堂教學程序[J].中學時代,2014(18):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