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要: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環節,長久以來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校園安全事故層出不窮,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由于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認可,安保工作的人力資源數量和素質需求也就水漲船高,這對于高校以往僅靠保衛科來管理的情況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因此,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社會化運作就成為了新時代、新需求之下的必然產物。而伴隨著新鮮事物的誕生,必然就會遇到新的問題。接下來本文就對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運作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見解,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安全保衛;社會化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校園暴力相關事件曝光于網絡,不僅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這對于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來說,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校園安全保衛工作不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還需要提高思想認識、提高專業素質,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機制來預防和應對新時代高校環境下可能出現的校園沖突以及霸凌事件。而目前相當部分的高校并沒有應對此類事件的經驗,因此與專業的社會安保服務機構合作就成為了必然趨勢[1]。與此同時,在新環境、新模式之下,新的問題層出不窮。本文就著重于新問題的預見與預防進行淺析,僅供參考。
1 高校安全保衛社會化的進程概要
1.1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傳統運作模式
在以往高校的工作安排中,安全保衛是由安全保衛主管部門來管理,采用招聘制度。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人員素質可控、成本較低、容易管理,執行效率高。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大致可分為三點:一是就管理來說,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因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管理人員的思想理念不能與時俱進,管理質量隨之降低;三是由于以往高校對于學校安全保衛工作投入的成本不夠,間接影響了前兩個弊端的出現。綜上所述,長期以來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陷入僵局。
1.2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模式及其優勢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模式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自招自管的模式,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從招、競標的角度出發,把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交給社會上專業的安全保衛機構來運作,安全保衛機構在建立契約的基礎上提供服務并從高校處得到相應報酬。社會化模式的優勢也可分析為三點,即為:一是安全保衛機構靠提供安保服務為經營理念,因此他們在安全保衛工作領域更加專業,人員素質也更高;二是由于高校與安全保衛公司之間屬于合作關系,這樣可以節省高校保衛處的人力和物力,從直接負責轉變為監督和落實;三是由于安保公司內部有明確的獎懲機制和思想教育培訓,同時又受公司機制的約束,因此可以使得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理念落實的更加透徹。
2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的問題所在
2.1 安保機構的專業性用于高校的可行性分析
安全保衛機構的存在就是為全社會提供安全保衛工作的。然而,不同的機構所需要的安保需求又不盡相同[2]。目前就我國的安保服務市場來說主要有:企事業和機關單位、社區、金融機構等。而高校安全保衛工作雖然與企事業和機關單位以及社區的安保工作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卻也有特殊的一面。這對于安保機構來說,是否有足夠的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經驗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2.2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可能存在的風險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就是由高校出資,安保機構出力,雙方存在契約關系。在這當中,就涉及到權力尋租的問題。招標不透明、徇私舞弊、拿回扣等等不正當的合作關系,會為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埋下隱患。其次是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并不能為高校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正規的安保機構所收取的服務費用往往不低,那么高校如何在節約成本和滿足需求之間去平衡也是問題所在,如果這種權利之間的平衡不當,安全保衛工作相應存在風險。
2.3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的落實和監管問題
雖然,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可以交給安保機構來做,但對于安全保衛主管部門來說,卻未必輕松[3]。如何對安保機構的服務是否切實、到位進行評估,成了高校保衛主管部門的一大難題。一方面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來實施監管;另一方面是否認真去執行監管的工作。都會成為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可能存在的風險所在。
3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的預防策略研究
3.1 完善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職能與需求
為避免高校安全保衛工作需求與安保機構的特點不匹配,高校還需要從自身出發,加強安全保衛主管部門的安全保衛意識和素質,結合實際需求,制定一套完善并具備可行性的高校安全保衛需求,責成保衛主管部門進行對接。對安全保衛工作外包的內容詳情做明確界定。
3.2 提高風險防控機制
高校應對高校安全保衛社會化工作可能出現的風險具有防控意識。首先,對于安保機構的招標工作應面向社會、面向學生家長進行公開,以保證招標工作的公正與透明[4]。其次,對于招標工作參與的部門應該采取多部門協同,相互制約的方式,以避免出現權力尋租的情況發生。最后,由于高校對于安全保衛工作不具備利益驅動性,可能與安保機構之間存在理念差異。因此,需要在合作之前盡量做到對于安保機構的服務需求細致入微。
3.3 提高落實和監管效率
對于落實和監管問題。要提高高校負責安保監管和落實的安全保衛主管部門的人員素質,使之有能力、有素質、有意識、有使命感及責任來完成落實與監管工作;與安保機構明確權責并制定績效考核,既有約束、又有激勵,才能夠保證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的正常運作。
縱觀目前新形勢下,對于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運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預防措施的研究尚不夠深入。本文在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管理制度探討中盡管有一定預見性,但是在未來工作中,仍然可能遇到新的問題。這對于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來說,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路。需要高校的安全保衛主管部門在對于教育事業具有崇高理想的同時,具備極高的安全保衛意識和市場風險意識,做到勤于思考、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發揮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 粘安慶.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運作的問題及預防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2):153-155.
[2] 蔡新有.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0(31):239-239.
[3] 張玉,楊佳黎.淺談新形勢下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07(2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