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
摘 要:本文分別從建立健全檢疫監管工作機制、完善動物衛生法律體系、轉變動物衛生監管理念、實施風險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措施、實施動物衛生監管的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建立企業誠信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獸醫機構工作效能評價體系幾個方面介紹了改進我國動物衛生監管體系建設的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動物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動物衛生;監管體系;改進措施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動物衛生監督就是國家動物衛生監督和管理部門,依照法律和法規要求,對動物防疫及動物產品安全實施監督檢查和管理的活動。然而,當前我國動物衛生監管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著獸醫管理體系不順、檢疫證明內容尚需完善、動物衛生監督措施還不到位、人員素質亟待提高以及檢疫監管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的問題,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動物衛生監管工作的效果,因而研究改進我國動物衛生監管體系建設的措施進行深入研究。
1 理順獸醫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檢疫監管工作機制
在我國實施官方獸醫制度的大趨勢下,各級獸醫行政管理機構應該按照《動物防疫法》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現有動物防疫、檢疫、監督等各類機構及其執法職能進行整合,建立和完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作為行政執法機構,依法負責動物防疫、檢疫與動物產品衛生安全監管的監督執法工作,并加強其履行職責所必須的技術手段和能力建設,科學制定工作任務和目標,強化責任追究管理制度,明確其檢疫和監管職責。在國家層面上建立國家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不斷完善我國的動物衛生監督制度。
2 進一步完善我國動物衛生法律體系
健全我國動物衛生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制定動物養殖、屠宰、交易和運輸環節的標準操作規程,細化動物衛生監管工作內容,分別針對大型養殖場和屠宰加工場,小規模養殖場和屠宰加工場、交易市場等五種場所制定日常監管工作規范,為開展動物衛生監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形成以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為依托,國家、地區和行業多層次的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市場準入規則。制定動物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監管人員行為準則、監管工作程序等配套法規,為開展動物衛生監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
3 轉變動物衛生監管理念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通行作法,盡快明確加強飼養、生產環節中哪些監管是動物衛生監管的重點,督促動物衛生條件較好、但監管仍存在不足的大型家畜家禽飼養場和較大屠宰加工廠及畜禽批發市場,建立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通過對其質量保證體系運行狀況的監督檢查,及時進行糾偏改進。從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入手,將政府的衛生監管目標與企業的質量目標相統一,把服務與指導融于監管措施之中,讓企業能夠從衛生監管中體會到提高產品衛生質量和消費安全的利好,促使企業主動接受衛生監管,及時改進不足。
4 實施風險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出臺后,獸醫主管部門的職責主要是對動物飼養生產和動物產品初加工環節進行監管,確保上市流通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健康和質量安全[1]。實施過程監管的前提是風險管理,而良好的數據收集系統,包括動物疫病報告、動物衛生信息監測系統等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通過風險評估對收集的數據信息進行科學地分析,確定整個過程中存在傳播動物疫病和危害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階段,加大對風險階段的監管力度。
5 實施動物衛生監管的規范化管理
在實施動物衛生過程監管的基礎上,必須實施規范化管理,即明確動物衛生監管對象、監管內容、監管方式、監管程序,形成統一的動物衛生監管模式,以便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有效地開展動物衛生監管工作。
6 建立健全培訓機制
管理相對人的素質不提高,不論采取何種措施加大監督執法力度,也只能是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因此各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工作情況,對管理相對人組織有針對性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針對動物衛生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管理相對人在業務上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培訓的內容,制定培訓計劃。通過培訓讓管理相對人掌握動物疫病防控知識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質量管理方面的知識,熟悉與所從事行業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增強從業者自我管理、自我規范和誠信從業的意識。
此外,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人員實施分級培訓。根據省、市、縣三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不同職能,確定培訓內容,通過培訓提高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人員的素質,規范監督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確保監督執法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7 建立企業誠信評價體系
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對轄區內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備案,制定誠信企業標準,建立企業質量信息公布制度,鼓勵和倡導企業向社會公布動物及動物產品衛生狀況,對企業定期進行監督考核,充分發揮“社會監管”的作用,對優秀生產企業要大張旗鼓地宣傳,授予“誠信企業”稱號,讓全社會了解誠信企業并進行社會監管,創造誠信企業多獲利的社會環境。
8 建立健全獸醫機構工作效能評價體系
建立獸醫機構工作效能評價是我國動物衛生事業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舉措。根據行政管理部門、監督執法機構、技術支持機構、基層站(含派出機構)等工作體系的管理規范,從機構設置、資源配置(人力和物力)、管理狀況、行政執法工作能力建設情況等方面,制定具體的考核評價指標。
在保障體系的考核評價指標方面,根據動物防疫法的規定,從動物防疫納入本級政府國民經濟計劃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鄉鎮或特定區域派出機構建設、防疫和監督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應急防疫物資儲備、強制撲殺動物和銷毀動物產品補償情況以及人員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制定具體的考核評價指標。
在法律規范體系考核評價指標方面,主要從制定的主體、依據、程序和規范性、適用性、操作性、成本效益,定期評估等方面設置評價指標。
在檢疫監管考核評價指標方面,從檢疫監管的主體、能力、內容(分環節、項目)、程序、結果、改進及效能等方面制定具體的指標。
參考文獻
[1]何瑩,李鵬.我國獸醫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弊端及解決措施[J].吉林畜牧獸醫,200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