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事業單位為例,以其財務風險問題和防范措施為研究對象與研究目標。首先,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類型進行了簡單分析,同時也分析了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其次,重點對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措施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帶來一定幫助作用。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思考
作為我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職能部門,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而且其對國家經濟建設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作為事業單位一個十分重要的職能機構,財務管理部門同時也是其開展社會公共事務服務的基礎保障,在事業單位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體系的不斷革新,其面臨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多,這對于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來說十分不利。因此,如何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并不斷提升其財務管理水平,從而有效防范其財務風險問題的發生,這就成為當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工作開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將以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問題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究其財務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
一、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類型及其成因分析
(一)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主要類型
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面臨的財務風險類型主要有五大類,即內部風險、外部風險、管理風險、支付風險以及核算風險。本文僅從支付風險和核算風險這兩大類來進行討論。
首先,從支付風險方面來看,事業單位經常因為制度性部門預算改革等問題而出現這一方面的風險。在進行預算指標安排工作時,很多事業單位會出現公用經費、專項經費分散或者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為了確保預算收支平衡,部分單位經常對擠占專項經費,并通過各種手段去彌補資金缺口問題,從而使得事業單位財務部門面臨著違規支付的風險。其次,從核算風險方面來看,由于受到自身素質和培訓條件的影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的核算水平逐漸落后于相關會計制度的更新步伐,尤其是在新會計政策和處理方法的應用方面,很多相關工作人員會出現偏差,從而導致財務核算出現錯誤,最終給事業單位帶來了核算風險。
(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1.事業單位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不足,且管理不到位
現階段,我國很多事業單位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對于風險方面的認識,部分事業單位認為單位的經營主要是會受到資金風險的影響,而其他的風險不會對單位產生太大影響,因而忽略了其他財務風險對單位經營的影響。另外,事業單位管理層對于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認識不到位,其單純地將財務風險定位為資金風險,認為事業單位僅僅面臨這一種財務風險,從而導致事業單位沒有重視支付風險以及核算風險等這些財務風險對事業單位經營狀況的影響,最終導致單位經營受到不利影響。
2.事業單位財務方面的工作人員風險意識較為薄弱
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是客觀性的,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方面的風險,其中財務人員風險意識薄弱是引起這一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財務人員風險意識的缺乏主要表現為沒有考慮到事業單位的經營情況會受到財務風險的很大影響,而且很多工作人員認為將資金管理工作做好就是做好財務工作,這種錯誤的意識導致事業單位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
3.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
就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來說,其多數在進行財務決策時都是盲目根據經驗來處理財務問題,即在進行決策時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同時在處理財務工作時,注重速度而不注重質量,再加上財務監督工作不到位,從而導致事業單位面臨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大。
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措施分析
(一)建立健全事業單位風險管理體系,并構建較為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首先,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要想完善其財務風險管理,就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構建一套較為系統的和全面的財務風險體系,同時也要強化單位內部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意識,讓其充分認識到單位當前所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問題,并意識到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從而通過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健全,結合相應的管理機制,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其次,構建一套較為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由于事業單位正面臨著較為復雜的財務風險環境,因此,在進行財務管理時,一定要對其出現的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和預警,從而借助這一套行之有效的預警機制,強化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的效果。
(二)強化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并不斷提高財務風險意識
首先,對于事業單位來說,為了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一定要強化對他們的培訓和教育。例如,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邀請財務管理方面的專家來對本單位的工作人員開展講座,或者也可以定期為其開展相關方面的專業課程培訓,并在培訓過程中將財務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也貫穿進去,不斷提升他們的財務風險意識和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其次,對于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來說,其自身也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管理以及風險控制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另外,強化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對于最新財務和會計制度以及相關財務處理方法的應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對于財務風險有效防范和控制的能力。
(三)細化事業單位的風險評估管理,并強化其財務監督工作,明確監督的程序
首先,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其財務風險問題方面的管理,應該嚴格按照風險管理四個階段來進行,即設定管理目標、識別、分析和控制風險。從目標設定方面來看,一定要做到目標的具體化,明確單位資金等業務的目標側重點:從而識別和分析風險方面來看,應當通過對當前單位面臨的風險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準確的預測出或者計算出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其得到有效控制的可實現性。按照風險控制的這幾個階段,確保事業單位做好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其次,強化財務監督工作,并明確其監督的程序。作為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財務監督需要明確其具體的程序,要對單位的資金狀況進行嚴格掌控,同時還要關注其分配問題,做到各層次的監督,從而促進事業單位資金的具體落實。
(四)注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完善事業單位問責機制,從而實現財務決策的優化
首先,作為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一種措施,強化預算管理非常重要,因此,事業單位一定要注重預算管理,在財務收支計劃的制定上一定要根據事業單位發展計劃來科學進行,同時還要結合其自身的業務特點、國家財政政策、發展計劃、經濟實力以及往年的收支狀況來進行預算管理。此外,還可以根據往年的預算計劃以及通過對收入增減因素的綜合分析來對本年的財務預算進行科學制定,以便于能夠編制H{科學合理的預算。其次,完善問責機制,實現對事業單位財務決策的優化。針對因工作人員失職而引起的財務風險,一定要通過運行問責機制來對主要負責人進行問責,從而通過這種監督機制優化財務決策。
(五)針對事業單位的關鍵性財務風險環境進行嚴格把控,從各方面實現對其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
事業單位應當對其經營活動、財務工作以及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然后找到單位當前面臨的關鍵性財務風險,從而便于深入到這一關鍵風險中有針對性地找到防范和控制措施,進而避免或者減弱其對事業單位的影響。另外,強化對財務風險的監督能力,加大對財務管理活動的檢查力度,將動態監督引入到財務監督中去,從根本上確保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由于涉及內容較多,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因而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難免會出現各種風險因素。這就要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針對其所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有針對性地采取強化監督、完善風險評估以及做好風險預警等風險防范措施,提高復雜市場環境下的財務風險防范能力,避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風險問題的出現。
參考文獻:
[1]林玉華.財務內控制度與財務風險防范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5(16):89.
[2]錢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8):114-115.
[3]戴紹蘭.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范[J].會計師,2017(5):169-170.
作者簡介:
孫小春,甘肅省公路局,甘肅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