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文娜 劉士旺 柳永
關鍵詞 Presentation教學法 研究生 高等生物化學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53
Abstract The author tries to introduce Presentation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traditional "cramming" teaching method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 suitable for postgraduate higher biochemistry course. Fifteen graduate students in 2017 and 2018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Presentation teaching methods respectively, and the classroom performanc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in Presentation group have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goo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effect obtained, and reflect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higher biochemistry for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Presentation teaching methods; postgraduate; Advanced Biochemistry
Presentation教學法是學生以個人或者團隊為單位,就某一主題或者是課程的某章節內容,經過悉心準備,面向集體進行陳述、報告和演示。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相比,Presentation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該法普遍流行于國外課堂,目前在我國英語和思政類教學中進行了探索應用,有著較好的效果。[1]在其它課程領域也進行了積極嘗試,但目前該法還未在研究生高等生物化學領域教學中報道,為尋找更加適合研究生高等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中引入Presentation教學,通過兩屆研究生的表現對比分析,探索教學效果,并總結利弊得失。
1 研究對象
本教學法研究對象為浙江科技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15人,作為實驗組 (Presentation組) ,2017級碩士研究生15人作為對照組(傳統教學組),學生年齡在21~25歲之間。
2 課程設置
高等生物化學是我校為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開設的一門學位課。該課程通過對蛋白質、糖、核酸、脂質四大生物分子的研究進展入手,從概念、分類、結構、功能、研究方法、研究熱點及其應用的介紹,使學生的生化知識在已有基礎上得到拓展和延伸,為進一步深入探討生命的機理研究提供必備的知識基礎。我?;瘜W工程與技術碩士學位點大多數學生來自于其它院校,大部分學生已經在本科階段完成了“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學習。該一級學科集成了化學工程、應用化學、生物化工、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生物質資源利用技術與工程6個二級學科方向,以農業生物資源生化制造為特色學科方向。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既要提高理論深度,緊跟前沿,又要結合本學位點的研究特色,著重培養其運用知識,設計相關實驗,并解決科研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共設置32學時,共5大塊內容,包括8學時蛋白質化學及研究技術,6學時核酸化學及研究技術,4學時脂類代謝調控及研究技術,8學時糖代謝及研究技術,6學時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2.1 Presentation組教學法應用
Presentation主題由教師根據高等生物化學前沿發展領域以及本學位點農業生物資源生化制造特色的相關內容制定。Presentation部分由同學自由組合,3人一組,共計5組,每組各選一個主題,選題結束后,學生有至少3周的時間準備。學生在選擇的主題范圍內,根據組內設置的角色,進行國內外參考資料調研,讓學生熟練使用各種數據庫(萬方、維普、知網、ScienceDirect、Pubmed、Springer、Wiley等)。根據調研結果,選擇呈現方式并設計展示內容。可以通過PPT、展板、板書等多種方式呈現主題,展示內容包括主題、背景介紹、前沿或特色方向拓展、發展趨勢及應用、參考文獻等。Presentation展示方式由學生自行安排,可以是由一位同學演示,也可以是大家共同參與展示,展示時間限定為25分鐘,15分鐘開放性討論環節,5分鐘教師點評及總結。
2.2 傳統教學組
上述Presentation部分的內容由教師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講述,其它部分與Presentation組相同。
3 Presentation命題范圍
在本科已有的生物化學知識基礎上,向生物化學前沿知識發散,結合本學位點的特色研究方向,教師負責確定主題,每大塊內容設置若干個主題。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設置了生物化學最熱門領域的相關主題,結合學位點特色學科方向,設置了酵素的作用、生產工藝、作用機制及功能評價、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途徑及方法等主題。學生以興趣為出發點,在保證每大塊內容有一個主題的基礎上,自由選擇,選定后則進入資料準備環節。教師應提醒學生選擇參考文獻時要注重其時效性、代表性及客觀性,確保Presentation內容的質量。
4 Presentation部分的考核方式及標準
Presentation匯報的評分包括教師評分和學生互評,其中教師評分占30%,學生互評占70%。評分項目包括匯報內容、材料制作、演講技巧和學術交流,各項目的評分標準見表1。
5 課程考核方式
本課程采用綜合評分的形式進行考核。Presentation組的平時成績占20%(包括匯報部分15%,出勤率及課堂表現5%),理論考試占80%。傳統組平時成績占20%(包括常規作業15%、出勤率及課堂表現5%),理論考試占80%。
6 教學效果
在實踐過程中,Presentation教學法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五組按照先后次序綜合平均分值分別為76.3、83.8、92.2、90.9、88.3。剛開始,學生對Presentation各環節不熟悉,備課耗時較多,積極性和參與度不夠,學生表現不佳。在教師的鼓舞和激勵下,學習氣氛逐漸好轉,同學之間也逐漸熟悉起來,學生在資料查閱、多媒體課件制作、匯報技巧、問題答疑、開放性討論各環節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有明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所增強,提出的問題數量和質量都有增加。傳統教學組的學生學習氣氛沉悶,主動性較差,與教師的交流互動少、思考和探索能力較低。
將平時成績計入課程總成績,兩組學生高等生物化學綜合成績比較: Presentation組最高分為91.4,最低分為72.8,平均81.2分;傳統組學生最高分為85.2,最低分為69.3,平均77.4分。結果顯示綜合成績Presentation組平均成績高于LBL組。
7總結
由于研究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物化學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Presentation教學模式引入“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傳統教學中,改變了枯燥、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增進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在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有效的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綜合、全面思維方式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適合碩士研究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基金項目:浙江科技學院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2018yjskc08)
參考文獻
[1] 鄭凱文.Presentation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5):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