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雨
摘要:鋼琴發展歷史悠久,在不同的年代,都存留下來了不同的作品,帶著深沉的、濃厚的時代色彩,迥異多樣的鋼琴作品演繹出妙趣橫生的鋼琴發展史。鋼琴教學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主要形式,良好的鋼琴教學對陶冶高尚情操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中專;鋼琴教學;有效;教學方法;對策
中專院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全解決。它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思想觀念,付出極大的耐心與愛心,以自身的專業能力將科學的教學方法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促進學生對鋼琴學習的熱愛,為他們未來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
1中專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與傳統的理論知識“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同,大多數中專院校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教育思想。教師多是用簡短的時間淺析曲譜,接著給同學們做示范,最后帶領學生進行長時間的反復練習。這樣一來,導致了學生理論學習的時間大大縮減,加上中專院校的學生生源普遍較為一般,原本在基礎知識上的學習就有所欠缺,最終導致了一些學生難以掌握科學的鋼琴彈奏知識,只是經過反復多次的機械訓練,也就算會彈琴了。[1]這種“填鴨式”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弊大于利,沒有正確的理論知識的支撐,學生學習鋼琴的技藝就很難有大的進步,這就好比建筑在沙漠上的樓房很快就會倒塌是一個道理。
1.2“一刀切”的教學模式
大多數的中專院校受學生人數限制,傳統“一對一”的鋼琴教學模式無法大規模開展。而在大班授課的教學環境中,教師“一對多”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無論學生是否完全理解掌握,都只能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繼續往下教。這就造成了已經學會的同學覺得簡單,而之前的學習還沒完全吃透的同學又覺得很難的眾口難調的學習狀況,最終導致課堂教學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內容,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獲得教育的滿足,從而逐漸產生行業倦怠心理,嚴重影響教學創新。
1.3易動搖的心理建設
雖然鋼琴在一系列課程中很受歡迎,但也有一些學生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他們沒有找到自己學習鋼琴的意義,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學習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因為中專院校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在中小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論知識的學習較為懈怠,對較為專業的鋼琴學習也只是停留在實踐的層面,而不能與理論完美結合,獲得更深層次的藝術造詣,長此以往,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在鋼琴學習上越發沒有信心,進而引發抵觸心理。還有一些學生聽從家長的選擇,沒有主見,人云亦云,別人做什么他就跟著做。然而,因為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強烈的興趣支撐,對于鋼琴學習也就很難堅持下去。
2有效的鋼琴教學方法分析
2.1了解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
我國的教育體系由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其中職業教育的重點和主體是中等職業教育。[2]根據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是每一位相應年齡階段學生都必須要完成的,并且必須作為一項公民的義務來行使。而有些學生在初中的成績表現并不理想,甚至比較差。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難以產生興趣,甚至會有厭倦的心理。綜合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會根據自己而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判斷學業學校的去向。但由于這一部分學生尚處于未成年的階段,根據相關法律要求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還不具備出去打工的能力和條件。因此,中等職業院校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了。中等職業院校的選擇也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更適合于自己的知識技能,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學習能力。
進入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因年齡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包括在學習能力上也有不同的特點和不一的水平。因此,這就要求中專鋼琴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層次分明的教學,注意在教學的過程中因材施教。在課程開始之前,可以預先告知學生下一節課要進行的學習內容,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留出足夠的預習空間。在課堂的導入部分,建議將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羅列出來,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明確每一節課的學習方向以及學習目標。
鋼琴應用技術是音樂教師專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專業院校鋼琴專業教學中,鋼琴教學占有主要地位。中等學校鋼琴專業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鋼琴專業演奏人才,或為幼師培養音樂人才,因此,作為中等專業學校的鋼琴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的鋼琴基礎訓練。
2.2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想象力
無論是詩歌學習還是文言文的學習,或者是鋼琴學習,在學習之前都需要首先對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體會作品的感情,融入作品的感情世界,更好地體會到作品的力量。因此,為了能夠使學生的鋼琴學習效果更上一層樓,教師應當首先讓學生對鋼琴作品的背景以及作者等內容進行了解,在詳細介紹的基礎上,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以便在進行鋼琴演奏時更好地將自己帶入相應的情景,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簡單要求學生對原創進行模仿。
教師可以對作品首先進行一個示范,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在不斷的基本功的練習中以及對作品背景的認識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情感,對作品進行一個主觀的情感上的升華。在不同的情感思想的碰撞下,一首曲目能夠演變為五彩繽紛的靈魂的交響,演繹出生命的對話。同學生學習寫作的道理是一樣的,只有將自己的真情實感以及真實準確的理解作為作品的添加劑時,創作才會達到感人的效果。相信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也就不乏優秀鋼琴作品的誕生了。
與此相適應的有鋼琴即興伴奏,也就是沒準備的情況下快捷地把想要表達的旋律和感情通過鋼琴藝術表達出來。
3結語
在音樂知識的學習中,特別是鋼琴學習,由于某些中專學生學習能力不夠強,其對樂理基本知識,例如五線譜等的掌握較差,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吃力。在中專學校的鋼琴藝術課堂中,對于這一部分較難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生來講,鋼琴技術的提高往往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這不僅對學生,同時也對鋼琴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生活條件提高的同時,對于精神文化方面也有著多方面的要求,很多人開始涉足鋼琴的學習,因此職業院校鋼琴專業的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以此更好的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教學。但是在現階段的具體教學中,其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亟待改進。[1]
參考文獻
[1]李霞.淺談中專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1.
[2]孫振銘.山西中等職業學校鋼琴教育現狀及發展建議[D].山西大學,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