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君
摘 ?要:答題思維的方法不僅僅關系到學生能否成功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更是直接關系到小學生思維能力能否通過答題得到改善和提升。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文章以“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的答題思維方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應用題的解答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希望能夠就如何切實做好小學高年級數學答題思維的培養提出建議和對策,以供大家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答題思維
步入小學高年級之后,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知識點不斷增加,而且難度也不斷增大,對于學生的答題思維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對應用題進行解答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容易出錯,教師也認為應用題的解答是決定最終考試成績的關鍵,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答題的思維。面對應用題,如何在正確審題之后,依托已有的知識結構,從原本相對獨立的數學知識中找到彼此之間的聯系,然后順利理清思路,從而做出正確解答。由此可見,關于“小學高年級數學答題思維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尤為重要。
一、多角度出發,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
要想順利將應用題正確解答出來,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是否能夠在已經提供的條件中找到數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對于這些數量提出假設,通過實際解題去加以驗證,而這些都需要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但是,從目前所了解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年級的小學生之所以頭疼應用題,就是因為他們無法針對題目中的條件建立正確的數量關系,進而導致作答受阻,無法做出回答,這也意味著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相對薄弱。
基于學生的這種狀況,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應用“由果推因”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在條件和問題之間建立某種聯系,通過逆向推導的方法,確立需要的條件;然后在數量之間建立正確的關系,從而正確找到問題的答案。
例題1:關于方程的問題,已知有甲乙兩個地方,小剛想要從甲地到乙地,他的速度是20千米/小時;而小麗則是要從乙地行走到甲地,其速度是40千米/小時。他們在途中的商店碰到,這個時候,商店與甲地之間的距離是24千米。如果說乙地與商店的距離正好是甲地和商店之間距離的兩倍,那么請問兩個人在出發多久后相遇?
根據“由果推因”的方法,這道題在經過仔細審題之后,就可以根據問題找出所要考查的知識點,就是速度×時間=距離。只是題目中所給出的已知條件有一些明顯,有一些則是比較隱蔽,也就是說需要對上述公式進行恰當的變化。
題目中最為明顯的條件就是距離,甲地和商店的距離是24千米,那么乙地和商店之間的距離就是24×2=48千米,這樣甲乙兩地的總距離就是72千米。根據公式我們還需要確定時間,而相遇時間是一個未知的因素,那我們假設其為x,甲地到商店的距離可以表示為20x,乙地到商店的距離可以表示為40x。結合公式,學生就很容易順利解答問題了。
二、依托綜合法,實現學生遷移能力的全面提升
與“由果推因”方法不同的是,綜合法的出發點就各種已知的條件,從條件出發,將復雜的應用題簡單化,合理分解,然后立足已有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通過知識的遷移成功解決問題。
例題2:學校想要對現在的教室進行重新粉刷,如果粉刷每一平方米的價格是55塊錢,那么粉刷你自己所在的教室需要花費多少錢呢(教室假定為規則的長方體)?
分析:這道題目最為典型的特點就是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綜合性也比較強,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對于題目的分析,得出盡可能多的條件。首先就是粉刷的對象是教室的墻面,而教師又被假定了長方體,那么要想計算費用,就需要知識粉刷的表面積是多少。然后,就要明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對教室進行粉刷的時候,其實地面是不需要粉刷的,也就是只需要粉刷五個面。這個對于題目的解答來說,應該算是一個隱蔽的條件。成功將其解讀的話,通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合理遷移,通過測量,不僅能夠明確得出解題的思路,而且也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三、深化反思,實現學生答題思維能力的提升
無論是由果推因的方法,還是綜合的方法,都是應用題解答的良好方法,但是兩種方法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但是反思的方法則不同,是為了針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綜合表現作出一種評價。反思的方法就是通過對解題思路的分析、對于解題方法的運用,不斷尋找最優化的方法,最終實現答題思維能力的改善和提升。
例題3:教師在進行“估算”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一個利于啟發學生展開主動探究的生活情境:大家看到我手中這盤漂亮的蘋果了嗎?不知道大家是不能能夠結合已有的知識對其重量進行估算呢?
分析:對于這樣的開放性問題,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也會有很多種方法都能夠得出一個答案。但是方法肯定有所差異,究竟哪一種方法更加合理,更加高效,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反思,從而實現解題思路的優化。然后通過反思得出來的結論再對解題的方法進行重構,不斷提高生自身的思維能力。
反思的方法對于學生答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學中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為此,作為教師,要強化引導,正確認識反思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做好對于答題思路的反思、答題結果的反思等,從而找出規律,不斷實現能力的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明確了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如何提升答題的思維能力,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作為教師,能否引導學生,在充分認識到提升答題思維能力重要性的基礎上,采用合理的方法付諸實施至關重要。由果推因法、綜合法以及反思法都是適用于應用題作答的好方法,但是每一種方法的適用條件不同,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選擇答題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正確審題,充分挖掘其中的條件,尤其是隱藏條件,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解答,做好反思,才能真正實現思維能力的不斷改善和提升,從而為自身素養的提高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秀榮.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17,15(1):33-34.
[2]熊仲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23):15-17.
[3]吳旭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能力培養和提升[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7,8(3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