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 要:興趣是最好老師,信心、勇氣是戰勝困難的殺手,學生只有較強的興趣,自信心,才能取得較大的成功。幫助學生培養數學興趣,建立學習上的自信心、勇氣,對他們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數學情景 數學興趣 學困生 自信心
有的學生說,數學枯燥無味,有的學生說數學奧妙無窮,為什么學生對數學的態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還是興趣,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索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是推動學生認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自信,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一、創設好的數學情境
(一)創設有效的情境教學片段
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些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課體,并以教師的語言描繪鮮明的展現在現實的眼前。
例如,合并同類項那節,可創設這樣一個場景,小明與他的爸爸一起去旅行,走了一段路程后,中間休息,爸爸提議要買些點心,于是,小明說:“我要2個雞蛋,1塊面包,1瓶汽水。”爸爸說:“我要1個雞蛋,2塊面包,1瓶汽水。”媽媽說:“我要1個雞蛋,1塊面包,1瓶汽水。”讓小明去買這些點心,小明怎樣告訴服務員?很顯然,學生都會很興奮,也很可笑的說出怎樣告訴服務員,這時就可說把同類的放在一起,引出課題,學生也能很好的參與課堂。
(二)創設懸念,引起興趣
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里,這樣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先給學生講個小故事:一天,王芳到李麗家去看她,當時李麗正在做有關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習題,王芳不看解題步驟,只看題目及答案就知道李麗哪道題做錯了。李麗非常驚訝,問王芳有什么秘法,此時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這種秘法?學生異口同聲都說想,于是同學們非常有興趣的上完了這節課。
(三)創設在實踐、操作中能完成的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動手操作與其他數學學習方式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能夠營造一種豐富多樣的數學學習情境,而這種情境可以讓學生初步體驗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為理解數學知識做準備,為發現數學原理,提供幫助,并且能夠為學生提供與數學有著直接和重要作用的經驗,以及情感性的支持。
例如,《全等三角形》
老師可以這樣設計,每一位學生都畫出一個三角形,其中有兩邊的長分別是3cm、4cm,有一個角是450,學生心里會想畫一個三角形還不容易,當每個學生都畫好時,把你們畫的三角形都刻掉,學生就想知道刻掉三角形干什么?老師提出同桌互相結合,看兩個三角形能否重合在一起,再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①當邊長是3cm、4cm,夾角是450時能重合。
②當邊長是3cm、4cm,其中一邊對的角是450時,則不能重合。
本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感知、可操作、可體驗的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蘊于簡單的實驗之中,促進學生的認識、理解。例如在講《旋轉的特征》時,可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而得:圖形的旋轉是由旋轉中心、旋轉角度和旋轉方向所決定的結論。總之,教師應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情境,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讓他們在體驗和感悟中成長。
二、用愛心為學生設置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提高興趣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精髓,心與心的溝通,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是校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氣,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現階段的學生是敏感的,只有真愛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教師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及時幫助,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有了對學習數學的勝任感,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用愛心、細心、誠心,讓學生樹立信心,真正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師的一次交心的談話、一句中肯的評語、一次無意的表揚、鼓勵,甚至一次善良的“欺騙”,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老師要讓學生感到他是老師眼中最棒的,那么他每做一個問題,都會帶著這個成功感一直激勵他們前進!
三、用愛心關注學困生
(一)堅持平等
每一個人都有享受平等的權力,每一個學生也都有享受老師同等對待的權力,在提問學生時,可提前告訴學困生,會的舉右手,不會的舉左手,這樣老師既可關注他掌握知識的程度,也可給他表現的機會。
(二)允許差異
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不一樣,對掌握知識的程度也不一樣,對于學困生,本身基礎不夠牢固,所以在接受新知識時,不一定要求他與尖子生比,允許有差異。
課上對學困生給予特別關注,對學困生的愛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通過實實在在的具體幫助來實現,課下為學困生補課,課堂上把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讓學困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也就充滿了對學習的信心,也會增強興趣。
四、在成就感中學習,學生的信心、興趣倍增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心情,這種情緒反復發生,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給教師的建議》)
新課標指出:“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對數學感不感興趣,那就看數學老師在教學中能否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只有在恰當時機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再講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時候,讓每個學生做出一張等腰三角形的張,把紙張對折,讓兩腰重合在一起,你發現了什么現象?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學生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老師:說的多好,繼續觀察。還有學生想得到表揚,體驗成功的感受。
學生2:∠B=∠C
老師:多棒,繼續看,全班學生的心里都想急于發言。
學生3:DB=DC,即AD是底邊上的中線。
老師:哇(驚喜),真厲害,還有嗎?
學生4:∠ADB=∠ADC=900即AD為底邊上的高。
老師:(做鬼臉,翹拇指,點頭)你們真不簡單。
學生5:老師,還有一個,你看∠BAD=CAD,即AD為頂角的平分線。
老師:老師真無話可說,下課拜你們為老師。
本例中,老師運用簡樸的語言,鼓勵學生,學生也嘗到了成功的甘甜,當精神達到一定時,產生相應的動機,繼續在老師的鼓勵和表揚下,順藤摸瓜,當摸到某一點時,學生的思維火花便會烈焰騰空,學生的創新思維便會油然而生。
所以,要不斷激勵,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積極地評價。做數學老師,常常任兩班的課,面對多個學生,怎樣表揚呢?為此,不光當面鼓勵外,還常常利用作業本和單元檢測的卷子與學生進行書面說話,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肯定。
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自信是學生學好數學最基本的條件,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還需要老師不斷努力,探究新知識,研究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與學生發展》,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年。
[2]金偉,鄭旭香.自主探索的實踐與思考.寧夏教育,2006.4
[3]吳勇俊.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中國教育改革與教學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