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文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農民工進城打工人數越來越多,而出現的弊端就是留守兒童在農村當中也隨之增多。由于農村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當中,經常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教師要綜合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方面的拓展,有效的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班級管理的高效性。所以本文就以基于農村留守兒童班級管理策略來進行分析和探究。希冀能夠更好的幫助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和幫扶,提高兒童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留守兒童;班級管理;策略;心理疏導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農村留守兒童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更加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并且站在兒童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思考,將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滲透到教學引導當中提高教學的高效性,更好的幫助留守兒童進行心理上的疏導。
1.建立班級檔案,提高管理的高效性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要深入的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和心理特點。由于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性格特征各不一樣,家庭狀況也存在著差異性。所以教師要對留守兒童的綜合狀況來進行深入性的理解和分析,并且在教學當中進行詳細的記錄,才能夠在接下來的教育工作當中,進行科學性的引導。班主任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來進行教學檔案的創設,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進行檔案設計的過程當中,不僅要包括學生的年齡、性格、住址還要包含學生的第一監護人、第二監護人以及父母的打工去向和學生的生日、特長,從而在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更好的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靈活性地進行教學引導,提高教育引導的高效性,增強教學的靈活性。
2.注意觀察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狀況
在傳統的班主任教學引導當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并且在教育當中教師以自我作為教學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都不能夠及時的進行了解和反饋,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經濟狀況較差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也較低。再加之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當中都是由爺爺奶奶來進行照顧的,所以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注重觀察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狀況,根據留守兒童的具體生活狀況以及學習能力,來進行教學策略的創新和拓展。班主任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多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進行成長和發展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多于學校進行反饋是教育部門能夠充分的重視,對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的幫扶和引導加大政府財政方面的投入,有效的提高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品質,增強教育的高效性。
3.進行道德上的引導和幫扶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所以班主任的綜合素養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樹立正確的道德榜樣,多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在教學當中要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教學管理策略的創新,摒棄不良的教學行為多進行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教師也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使留守兒童在現實生活當中,能夠了解對錯的概念,增強留守兒童的自我約束能力,從而有效的完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多在班級當中樹立德育學習的榜樣,使其他留守兒童能夠向目標靠攏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率,并且樹立正確的班級風氣,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充足的耐心和細心,多鼓勵少批評,使留守兒童能夠充分信任班主任,并且跟隨班主任教師的引導來進行學習上的拓展和提升,有效的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主動性。
4.健全班級管理策略,發揮集體作用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少父愛和母愛的關懷,經常會產生自閉的心理狀態,所以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的能力較差,也不利于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的提升和拓展。所以班主任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并且在教學當中多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己的學習和探索,使學生能夠進行思維上的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強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措施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教師也要通過具有樂趣的活動來進行教學引導。例如團隊性的拔河比賽、接力比賽、籃球比賽等活動,使留守兒童能夠在活動當中進行配合和互相學習。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在這一過程當中多鼓勵和表揚學生,使學生能夠樹立充分的自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班主任在進行農村留守兒童教學管理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站在留守兒童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思考,結合留守兒童在家庭當中的心理狀態以及學習能力,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通過全方面的引導和幫扶。幫助留守兒童在學習當中掌握良好的學習技巧,提高留守兒童的課堂參與熱情。并且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加強心理方面的疏導,使留守兒童能夠樹立學習上的自信心,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田景正.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6(10)
[2]徐珊珊.提高農村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質量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年35期
[3]吳霓.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17(10)
[4]李序科.學校社會工作視閾下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6(5):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