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產業的發展也日趨緊張,在傳統企業能源供應管理中,企業長遠穩定發展與能源供應需求間的矛盾逐漸突出。而怎樣將不斷變化的能源供給矛盾有效進行滿足,將國家宏觀能源政策在企業微觀經濟中積極體現出來,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對形成可持續性發展理念進行闡述,并對能源產業狀況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結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在可持續理念背景下提出能源產業戰略,希望可以為我國未來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可行性參考意見。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企業能源產業:戰略研究
一、可持續發展概述
(一)可持續發展的提出
可持續發展(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一種理論型的概念,此概念在1972年時在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首次被提出,隨后在1980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 WWF)與世界自然保護同盟(INCN),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F)在《世界自然環境保護大綱》中聯合發表并提出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在1987年,發展委員會( WCED)與世界環境發表在《我們共同的未來》( Our CommonFuture)中,對可持續性發展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給出迄今為止最為權威的定義,同時該報告中也是首次對可持續發展理論內容明確提出,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上,各個國家首腦均通過《21世紀議程》,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戰略確立為現階段人們發展的主題,此時可持續性發展理論便基本形成。而在《世界自然環境保護大綱》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自然保護與持續發展相互依存,將兩者進行綜合考慮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具有綜合性的體系,其主要是包括資源與政治以及經濟等一些方面,而在不同的領域中,其關注重點也各不相同。而能源的可持續性是關鍵,其不是要求可耗竭能源停止消耗,然而卻是要求更新以及代替此類能源儲量。并且可持續性并不是反對,對可更新等方面的資源進行使用,但是卻對此類能源使用量進行嚴格要求,通常情況下是以不超過此種能源再生能力為主要上限。并且可持續性不主張將廢物排放制止,其主要是使排放量以及環境自凈能力能夠平衡。另外,可持續性發展還需要對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以及環境保持之間的協調平衡等方面做到側重。
二、能源產業現狀
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國內外競爭的重要焦點。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實際的產業結構形式決定了現階段經濟發展,依舊是建立在能源消耗基礎之上,且我國國民人均能源保有量相對較低,而進口量需求較大,使得能源危機逐漸加深,環境日益污染嚴重。在此種情況下,我國政府加對能源產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將產業發展環境進行優化,故而成就了中國能源產業在世界各國中的領先地位。
(一)國際能源產業現狀
能源是現階段全世界最重要的一種資源,而其也是可持續性發展體系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全球性方面來講,油資源以及氣資源的主要分布,與現階段國內外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相對較高的不均衡性。譬如中東部分國家原油生產,其便對世界各國中石油供應市場的環境格局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效果,而阿伊之間的戰爭,也打破了以往的世界能源格局,同時還促進了美國在能源格局中霸主地位的形成。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經過政治上與經濟上以及軍事上等方面手段,對現階段全世界中大約73%的石油資源實施掌管控制著,故而該國家的能源政治戰略全球布局已大致形成。
(二)國內能源產業現狀
我國具有較為豐富以及多樣的能源資源,且總量在全世界位居前列。具相關研究調查顯示,我國的一次能源資源總儲量,為4萬億噸標準煤左右,埋藏在地下1000米內,煤炭資源總量大約為28萬億噸:而我國原油儲藏量為940億噸左右:天然氣儲量大約為38億立方米:現如今已探明石油等一些能源總儲量,估計占預測總儲量的22%左右:水能資源總量目前為6.97萬億千瓦左右,此種數量與目前我國年發電量的5.76萬億千瓦小時左右相當。但是基于我國國民的人口數量相對較多,因此人均資源占有量,與世界平均資源占有量相比較低。在1997年時,人均占有電力裝機容量,僅為0.21千瓦左右,然而我國人均用電量為935千瓦小時左右,此種情況僅是相當于當時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國的可再生資源較為豐富,現階段對其開發利用程度較低。我國大部分國土面積年日照均是在2500小時左右,而年均輻射量通常在950kW.h/m2~2350kW.h/m2左右,另外,我國目前已探明煤炭資源,占煤炭與天然氣以及核能等方面一次能源總量,已經超過85%。
三、在可持續理念下能源產業戰略對策
(一)國際能源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戰略對策
現階段在能源領域中日本與美國以及歐盟等三個陣營競爭較為激烈,其中日本是一個能源資源相對短缺國家,其內部使用的大部分石油與煤炭以及天然氣等資源均主要是依賴進口。但是現階段日本也加大力度加入到石油資源爭取中,并且日本政府也在不斷的對本國石油戰略進行調整,而該國家主要的措施便是實施石油儲備機制與建立海外石油開采基地,以便可以保證能源的穩定供應以及安全。而美國是能源生產大國,但同樣也是能源消費大國,該國家為了可以更好的實現能源戰略主要政策以及基本目標,便積極制定了國際能源與各個政策的實施規定,以便可以確保能源供給平衡。而美國能源戰略目標主要是分為提高能源供給以及消費效率、保障能源供給與杜絕能源供給中斷、改善與保護環境等方面,而為了可以完成此類目標,美國便制定能源實際狀況與問題之間相互依存關系的政策,主要政策包括:①保護大氣與水質等環境:②將能源與經濟效率進行有效提高:③加強基礎建設:④能源供給保障。歐盟部分國家中存在能源較為短缺的國家,其多數能源主要是依賴進口,為了能夠擺脫依賴進口能源,部分國家采取了開展節能、發展新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核電能源等應對措施。
(二)中國能源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戰略對策
對國際經驗的進行借鑒并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應該重點實施能源產業的戰略:①實施科技戰略是對兩個根本轉變的有效實現:我國正處于一個發展階段,而我國目前能源消費上不僅存在著需求快速增長,同時還存在著能源利用率相對較低的情況,而此種情況便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而若是想要實現兩個轉變,主要便應該是能源監管機制與能效政策。②做到長期節能優先戰略:應該將能源的節約計劃提升到我國基本國策中,對節能管理體系建設有效加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積極建立節能機制,同時還要對相關終端設備使用能效標準進行控制。③開展多樣化的戰略: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便是能源優質化,在目前以及以往的數十年內,石油以及天然氣依舊是世界各國中主要的能源,而在國際中能源短缺主要是指石油短缺。故而面對能源缺少等方面因素,我國便應該實施天然氣與石油以及煤炭等多個能源并舉發展,并且在生態環境保護角度中以及優化產業結構上來看,積極發展鼓勵發展天然氣能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結論
綜上所述,能源資源是國家戰略性的公共產品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為了可以良好的對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目標有效實現,便應該將油、氣的勘查與開發以及生產等方面工作做好,以便可以促進我國經濟得以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經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1):229-230.
[2]金帥宇.能源動力工程及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 23):45.
作者簡介:
陳霞,中國電建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國際工程分公司,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