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 歐陽瑢芹
摘要:互聯網時代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利用電子商務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本文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助力重慶巫山的電子商務發展路徑進行探究,推動巫山當地的扶貧建設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電子商務:高校:重慶巫山
2017年11月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重慶市深化實施電子商務扶貧行動方案的通知,切實發揮電子商務優勢,創新發展“電子商務+扶貧”新模式,推動電子商務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制訂了重慶市深化實施電子商務扶貧行動方案。加大對“互聯網+農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相關建設性活動與工程。重慶巫山位于重慶市東部,處三峽庫區腹心,地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西抵奉節,北依巫溪,全縣人口63萬,城區人口低至12萬人,大部分人口還是生活在深山中的農民,為國家和重慶當地的扶貧攻堅工作帶來困難。2018年7月9日,縣委書記李春奎主持召開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18年第6次(擴大)會議,學習傳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審議《巫山縣2018 - 2020年未脫貧人口的脫貧規劃》等,并安排部署脫貧攻堅相關工作。
對重慶巫山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進行探究,全面落實“精準扶貧”項目,推動巫山當地的扶貧建設發展。以巫山脆李的電子商務發展帶動扶貧的發展,以經濟方面發展帶動“社會”方面發展,形成巫山整體發展的生態圈,最終達到電商扶貧的目標。充分發揮高校應承擔的促進地方性經濟發展的責任,校村協同集體發力,共同探索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方法和渠道。
1.校村協同定向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大學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針對重慶市的貧困縣,高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認領”,實現對口扶貧。高校和貧困縣村合作,在高校開設班級定向培養,短期或者定期培訓時間,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的問題。
2.校村共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訓基地。高校和村鎮聯合起來,共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訓基地,高校組織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團隊參與對口扶貧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深入農村進行調研,并定期駐扎農村對當地的農產品進行網上營銷和銷售,提升農產品的銷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實現了知識轉化能力,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助力,也有效解決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人才缺乏的實際情況,實現了雙贏。
3.和高校教師實現聯動,助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高校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者寒暑假定期深入對口的農村進行實際的調研,集中解決農村電商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在農村開展電子商務運營等方面的講座,對當地農村電商的從業人員開展培訓。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也可通過網絡,遠程為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答疑解惑,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4.以賽促學,電商競賽項目選擇傾向農村電子商務扶貧。大賽不但是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良好渠道,也是實現校村協同,共同助力農村電商發展的良好渠道。高校電子商務專業通過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意及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方式,高校教師指導學生組隊,選擇當地農產品,利用互聯網手段營銷推廣,提升銷量。2017年10月,重慶工程學院16級電子商務專業5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成立巫山之巔工作室,與巫山縣泉霧脆李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合作協議,協助農戶進行巫山脆李以及特色農產品的銷售與推廣,實現對此地的精準扶貧,通過項目網站、網店、服務站等銷售渠道,提升了巫山脆李的銷售額。以巫山脆李電子商務發展的項目也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意及創業”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實現了高校和重慶巫山縣電子商務發展的雙贏。
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卻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高校尤其是應用型大學應該承擔起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的責任,通過人才培養定向班、與高校共建電子商務專業實訓基地、和高校教師的實現聯動、以賽促學,電商競賽項目選擇傾向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等方面解決農村電商發展中的人才制約問題,助力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實現精準扶貧。
參考文獻:
[1]易博文,黃揚.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探索:以嘉魚縣為例[J].納稅,2018,12(25):228.
[2]黃佳慧,“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精準扶貧工作路徑探析:基于大慶市肇州縣托古鄉的實證分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8(5):73-75.
[3]張曉麗,互聯網+背景下河南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實施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 10):230-231.
[4]王昕,“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精準扶貧”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宿州市碭山縣為例[J].中國商論.2018( 18):9-10.
作者簡介:
趙博,歐陽瑢芹,重慶工程學院.重慶。
①項目來源: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巫山之巔》創業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81260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