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教育的環節中,審美教育占據了一個重要板塊,而這個部分又可以分為音樂、舞蹈、美術。初中教學的審美教育以音樂和美術為主,其中以聲勢律動為主的教學科學便可以合理地運用到初中音樂課堂中去。在初中音樂的教學過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可以充分地發揮聲勢律動的教學優勢,為學生構建高效的音樂學習課堂。
關鍵詞:聲勢律動;初中音樂;教學;運用;課堂實踐
一、聲勢律動的概念及其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聲勢是指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人體的各種姿態發出各種形式的聲音,從而配合課堂中所播放的音樂的韻律進行配合。聲勢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拍手、拍腿、跺腳、彈舌、口哨、響指。這些方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很容易摸索得到的,再加上小學音樂課堂上的訓練,學生對“聲勢”的理解基本不具備什么難度。而律動則也是通過人體的自主形態表達對音樂的理解,但是和聲勢不同,律動是無須發出聲響的。律動即體態律動,學生可通過自己對舞蹈的理解,隨意擺動、晃動甚至舞動身體。大多數學生會選擇點頭、搖頭、雙手揮舞、踱步以及擺動全身(腰臀)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聲勢律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往往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但同時也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沉浸在音樂世界中,將身體同音樂融為一體,進而更好地享受音樂。
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有極強的適用性和重要性,它能夠在課堂伊始令學生放松身心,隨意自然,也有利于深入挖掘學生的韻律感、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創造力。除此之外,聲勢律動法也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在課堂中自我表現,增強自信,養成各感官上對音樂旋律的敏銳直覺,也能加深其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二、聲勢律動教學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經過實際的教學實踐,筆者以初中七、八年級的人教版音樂教材為藍本,探究出聲勢律動教學法在實際初中音樂課堂中行之有效的應用策略,主要分為以下四種策略。
(一)在對樂理教學的基礎上實施聲勢律動
學生對于聲勢律動的理解,必須是在樂理知識的基礎之上,否則學生根本無法感知音樂的韻律。因此,在開展聲勢律動教學法之前,教師必須先了解學生自小學積累的樂理基礎情況,針對學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識來進行聲勢律動的教學。沒有樂理基礎的聲勢律動是無法讓學生有效吸收知識的。教師也可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法傳授學生有關樂理的知識,但是也主要是以節奏的學習為主,因為節奏同律動有一定的相關性。諸如在學習《桑塔·露琪亞》這首意大利經典民謠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模仿自己所見過的華爾茲的舞步來感受何為三拍子的樂曲以及三拍子歌曲的特點與韻律。
(二)運用聲勢律動調動課堂氣氛
聲勢律動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表現欲望。教師應時刻敏銳察覺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以及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感興趣程度,從而及時使用聲勢律動法活躍課堂氛圍。比如,在教授《青春舞曲》這首傳統新疆舞曲的時候,由于大多數學生對這首曲子非常熟悉,因此讓學生對其產生好奇與新鮮感。這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伴隨樂曲打響指,并適當地隨性進行布魯斯風格、爵士風格等學生更為感興趣的音樂風格的改編,從學生更有興致的角度入手,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吸收。
(三)輔以舞蹈姿勢教學,創造師生、生生互動機會
聲勢律動可以不僅僅是身體的隨意擺動,也可以是教授規范舞蹈動作的教學,讓學生獲得學習舞蹈的成就感,從而更快地融入課堂的學習中去。如前文所說的《桑塔·露琪亞》,便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樂曲,可以輔以簡單的華爾茲舞蹈動作的教學,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華爾茲的成就感。教師可讓學生兩兩組合,或者自己尋找舞伴來跳華爾茲,讓學生與學生產生互動,增強集體氛圍,通過“集體效應”帶動每一個人的參與。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同自己互動,給學生示范具有一定難度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對身體的舞動產生巨大的好奇心。用舞蹈動作來輔助音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對于音樂美的渴望,并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四)聲勢律動融入音樂創作背景,提高學生對音樂意境的意會能力
聲勢律動教學法不僅能調動氣氛、激發興趣,也可以用來向學生闡述音樂創作的背景,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明白聽音樂不僅僅是聽旋律,也是聽其背后所營造的意境和故事。如,在欣賞《鼓的語言》的時候,音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有關《鼓的語言》的視頻,從而讓學生模仿視頻里的打擊非洲鼓的動作,隨后關閉視頻,讓學生自發地跟隨音樂做出剛剛自己所模仿的打鼓動作。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可以令學生更好地明白《鼓的語言》二拍子的特征,了解非洲鼓的演奏往往和民族、部落或宗教有關,從而深刻了解到樂曲的創作同其背后的文化息息相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聲勢律動教學法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能使平時羞于表現自我的學生都能大膽地揮舞雙手、擺動身體。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重視音樂學科的教學以及課堂上同學生的溝通交流,抓住初中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聲勢律動更好地融合入音樂課堂中去,令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促成學生對音樂美良好的感知。
參考文獻:
[1]宮沛沛.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教師,2016(S1):47.
[2]薛莎.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6(10):241.
[3]汪常仙.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1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