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雪
摘要: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讀的重要。小學階段對于語文的學習來說,語文閱讀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難發現,小學語文教育者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教學并不是十分重視,并且在朗讀教學的時間安排以及考核評價上都存有一定的缺失,這也嚴重影響了朗讀教學的發展。因此本文對應當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朗讀教學,對“五讀法”進行解析,希望能夠在教學中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閱讀? ? ?五讀法? ? 語文課程標準
一、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解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朗讀是語文學習的最重要的手段,朗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展和積累學生的語言,陶冶學生的情操。”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訓練學生讀書能力的過程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和思維,陶冶情操。朗讀教學在閱讀課上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二、閱讀教學中“五讀法”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在重視積累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學會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習慣,實現“教是為了不需教”的目的,提高閱讀質量。
(一)瀏覽:初讀課文,解釋題目
瀏覽也就是初讀課文,學生在學一篇課文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題目。通過瀏覽課文,學生需要了解題目是什么意思。以語文出版社s版教材課文《蘆葉船》為例,學生讀了一遍課文之后,需要知道蘆葉船是什么。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其所說的內容整理成一句話,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初讀課文,所要過的第二難關,就是字詞。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開始學習時,出示初讀學習目標:先讓學生試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先勾出來,讀完課文后,利用字典弄清生字的音、形、義,利用詞典搞清詞的意思,有些還要弄清它的近反義詞,一詞多義、用法等。
(二)輕聲讀:讀準讀通順
第二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輕聲讀課文。再次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分幾層意思表達的?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形成整體印象。講課文讀通讀通順。
(三)朗讀:質疑解疑,深入理解
朗讀也就是精讀課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在小學階段低、中、高三個年段都提到了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包括的形式有大聲讀、指名讀、匯報讀、教師范讀等,但也不是每一篇課文都需要教師范讀,原因是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差異,盡管教師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但是根據閱歷不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教師和學生都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作者本人的想法。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只要讀出自己的能理解到的感情就可以。當有些課文需要背誦時,死記硬背固然是一種方法,但教師也應該適時的尋找一些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比如說,畫一個閱讀地圖,學生根據關鍵詞很容易背誦下來。同時在精讀時,教師再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質疑,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最有價值的、最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排選出來,讓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交流、匯報。如果對同一個問題存在較大分歧時,可通過合作、討論,探究解決。然后教師對學生沒有涉及到的問題,再設疑、解疑,這樣,學生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更能以良好的心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讀書、品文中去,全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
(四)默讀:品詞析句,豐富語言
默讀也就是品讀時,教師向學生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對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進行品評賞析,在品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試著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以《蘆葉船》為例,從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童年的快樂,并在書的空白處對其進行批注,并且和你的同桌進行交流,小學目前各個學科都注重合作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暢所欲言,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口語表達能力。用“增、刪、調、換”的方法,感悟文章遣詞造句的準確、貼切、傳神,用“比較、改寫、推敲”的方法加深體驗,教師也可以質疑問難,把文章的這幾句話這么改,可以嗎?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表達的方法規律,提高閱讀質量,豐富語言積累。
(五)情讀:讀出語氣,讀出輕重緩急
情讀也就是悟讀,再次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品讀賞析語言的基礎上讀文本,體悟感情和表達主題思想的升華。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基調,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法讀課文,讓學生比較平淡地讀、有節奏地讀,哪種好,讓學生體會讀課文時要有感情地、抑揚頓挫地、有輕重緩急地讀。以語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課文為例,這篇課文是毛澤東主席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在教學時特別引導學生高聲誦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眼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侮一個詞、侮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讓學生高聲誦讀詩句,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長征的一些畫面旱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結語
“讀”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技巧,在長期的訓練和堅持中,才會讀出技巧,讀出情感在每天的學習中,在翻閱每一頁撲鼻的書香時,我們應該在讀書中尋味知識的內涵,去感悟字里行間的意味,用心去讀,去感悟,將情感投入進去,將思想融入進去.這樣.我們才不會讀“死書’。不斷地完善教學體系,從而能夠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進行更加完善的把握,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輝,田進龍.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課程教育研究,2014(16).
[2]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5).
[3]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魅力.神州,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