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要: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能力,開發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為目標,不斷地革新美術教學模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質量;有效方法;提高措施
一、實施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
1、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古人對于讀書人的定義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其中就包括了美術素養。溫文爾雅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氣質,這種書生氣中包含了藝術氣質,是一種讀書人的氣魄與儒雅,也是讀書人的藝術氣質。2、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同樣一幅作品對于不同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對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懂得藝術欣賞的人將之奉為瑰寶,但其對于一個完全不懂藝術的人而言不過是一張肖像畫而已。培養初中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對于培養他們真善美的人格精神、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培養初中生的美術情趣
眼力,即觀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審美對象的藝術美能力,也即“看”作品的本領。人的智力結構主要是由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活動力等因素組成,其中觀察力是人們全面、深入、正確認識事物的一種能力。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觀察是思維的先導。它又是視 覺藝術最基本的活動,也是美術教學訓練的起點。面對年齡小的中學生,由于他們的知覺處在無意識性、情緒性比較明顯時期,還具有好奇心、好勝心的特點,對他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從制定每一單元的教學計劃到安排教學內容、范畫教具等,都要從他們便于觀察記憶入手,從外形的美感到內在結構,由表及里 、由簡到繁的藝術分析,指導他們會“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觀感受中讓他們獲得藝術美的享受,激發起學習 美術的興趣。當然,對于對美術尚處無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對象來說,這種“看”是需要引導的。幫助引導他們直接地憑視觀察、親自體驗,增強形象的概念。對物象形成心靈感悟和建立某種精神意味。使他們親身對作品的感知思維得到珍惜。
三、教師的態度讓學生愛上美術
教師的教態應親切自然,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里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即使是對待差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獲得高效率的教學效果。
四、使用多媒體讓美術教學更好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獲取知識量、信息量最簡潔的學習途徑。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多方面的教學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體現在:①再現功能、②集成功能、③交互功能、④虛擬功能。網絡的即時性、便利性、開放性,教學應用時有具有直觀的特點,使學生的學習,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和教師知識局限性的束縛,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活動過程,有效地改變了以往教師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進行“獨角戲”似的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達到培養大批具有21世紀能力創新人才。其指導思想是美術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下的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在開放式的教學思想和開放式的情景中引入學習主題的研究。其輔助美術教學的前提是計算機設備通過互聯網連接到世界各地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可以在美術課前通過這些設備查詢與學科相關的各種資料,與他人進行交流,使課堂教學大大突破了狹小的教室空間,變的更加開闊。海量的信息資源,同步,異步并行的交流方式,超越時空的信息傳遞途徑。所有這些,有效地彌補了現實生活環境中的種種局限,從而更為有效地滿足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實現了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另外,通過對網絡美術資源的檢索、查找、發現、探索,還有利于學生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輔助學生建構起較全面的人文性知識體系。
總之,美術新課程標準是否得以順利實施,關鍵是它直接的使用者――美術教師是否能領會它的精神并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責無旁貸地擔起課程改革的重任。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把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探究學習,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寧,《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的思考》,《文理導航(下旬)》,2012年7期.
[2]陳小祥,《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美術教學探究》,《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