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克孜·吾布力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數學教學中要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數學知識,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數學方面獲得發展和進步。隨著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新時期的教育者們明確意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據此展開了新一輪的探索和實踐活動,期望能夠找到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促進其全面發展。“分層教學”是一種對傳統班級教學的改造,它通過改變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的內在品質,使教學既能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又能促進學生共同提高,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的教學組織方式。
關鍵詞:分層;初中數學;教學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方法仍然是傳統的一刀切模式,由于學生在智力水平、學習方法、興趣潛能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情況也不盡相同,特別是學生人數較多的班級,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僅僅面向中間水平的學生進行教學,那么這樣下去,一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他們存在吃不飽現象,當然其數學能力將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對于成績較差的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數學知識也掌握不了,也趕不上老師的授課進度,這樣是不能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的目標。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是非常有必要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的優勢
數學學科對學生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能力有所不同,而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不但解決不了差異性學習的狀況,反而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所以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要應用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整體上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變得非常必要。分層教學能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教育,彌補他們的缺點,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特點,幫助教師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從而調動課堂的積極性,優化教學資源的配置,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這一點對于未來的初中數學教學意義非常重大。因此無論是立足于現在還是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上,分層教學都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分層
1.學生分層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依照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成績做一個分組。分組可分為A、B、C、D四個組,A組內是數學分數在及格分以下,思維能力不足,沒有上進心的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劃分為基礎組;B組內是數學分數在及格到優秀之間,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上進心,但是在幾何方面,例如三角形全等、相似,求體積等問題上存在困難的中等成績的同學,可以劃分為幾何提高組;C組內是分數在及格到優秀之間,有一定思維能力和上進心,但是在函數方面存在學習困難的中等成績同學,可以劃分為函數提高組;D組內是分數長期穩居優秀以上的同學,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上進心,學習中沒有明顯盲點的成績優異的同學,可劃分為競賽組。
在分組前,要注意學生心態,為防止學生出現心態不平衡等問題,教師要及時找到A組學生進行談話和心理疏導。然后允許組別流動,A組學生連續兩次考到優秀以上可以進入D組,同樣D組學生掉到優秀以下,也會被歸到B組和C組,可流動性是這個分組運轉下去的前提條件。
2.目標分層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每個組別要制定不同的目標。A組學生,基礎較差,其要求就應該是牢記公式、基本掌握公式的應用和原理,考試時按試卷難度,制定其應作出大題前三題。B組、C組學生各自目標清晰,盲點較為明顯,重點突破各自組別的難題,重心分別放在幾何和函數上。D組學生則應該在保持成績的同時,盡量追求高分,對后面大題和選擇題最后一題的把握性要提高。
清晰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可以充分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們有的放矢,減小了學習的負擔與壓力。
3.教學分層
在教學中,以B、C兩組為基礎進行講解,B、C兩組占班級人數的大多數,教學時應主要適應這兩個組別,重視課本例題的講解。對D組同學實行適當的“放養”引導他們課前預習,在課堂上做到自主學習,培養其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對A組的同學應適當降低標準,少講多練,讓其在練習中弄懂基本的公式原理,至少能達到上課時跟得上、聽得懂、做得起三個目標。
4.輔導分層
輔導分層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老師針對四組同學分別輔導。第二種方法是老師重點輔導D組學生,然后由D組學生輔導B、C兩組學生,再由B、C兩組學生輔導A組學生。兩種方法各有不同,也各有優勢,第一種方法,老師親力親為,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講解;第二種方法,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影響;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輔導中鞏固了知識,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輔導中學會了做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5.科學布置分層型作業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不僅要做到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提問分層,在作業的布置方面也應做到分層。研究表明,分層型數學作業的布置有利于更好地促進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數學成績提升,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教師布置完上述作業后,并未明確告知大家哪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具體完成哪些作業,而是要求大家根據自身喜好自主選擇想要完成的作業。這樣的做法是有效的,有利于促進分層教學模式運用成效的提升。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者。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使之完成。分層教學不僅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高各級學生的水平,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美榮.淺談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9).
[2]張亭亭.針對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