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企業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技術的引入成為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了滿足發展的需求,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企業信息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企業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進行戰略分析,得出企業信息化管理發展策略,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核心競爭力,以確保企業穩固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管理:戰略分析:發展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的普及,意味著新生產力的出現,計算機與機器人的盛行,必將引起產業鏈以及生產關系的變化。企業管理已經不是對人、物、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單一管理了,而是將企業信息化納入管理體系中,對企業進行全面改革,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加快企業融入信息化時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就要求企業對信息化技術引進分為兩步:第一步,改變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取消煩瑣流程、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降低勞動成本;第二步,建立企業信息管理平臺,將企業信息上傳于平臺之中,使得員工可以隨時了解企業狀況,做出合理并且及時的決定,提高企業效率。由此可見,企業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趨勢,要想立足于市場,企業轉變勢在必行,加快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才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更為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一、企業信息化管理現狀
(一)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企業信息化管理就是將信息技術廣泛運用到各個方面,在實施的過程中依靠信息數據進行多方面的分析,以便于達到快捷、有效、真實的效果。信息化是指運用現代高科技技術,用計算機或者機器人代替傳統的、重復性的手工勞動,這不僅可以降低人力損耗,還可以提高企業管理的成效。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合理應用,可以使員工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不僅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還加快企業的發展。不僅如此,信息化技術的引入為企業管理增添了便捷,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順應時代的潮流打下堅實的基礎。企業只有依靠信息化技術,才能高效發展,只有重視企業信息化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
(二)信息化管理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的發展越來越快,企業規模愈來愈大,這導致企業管理存在一定的隱患,信息不透明、傳遞不及時,都將給企業管理帶來困難,若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快企業發展。由此可見,企業信息化管理必將成為企業主流管理模式.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1.企業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資金不足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企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其中財力的投入至關重要。例如,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崗前培訓、公司管理制度培訓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且都是長期性、持續性投入。但是現階段,很多企業在存在資金供應不足,忽略了這些信息化建設,不僅影響人員的積極性,還有可能給公司帶來難以承受的困難,這讓企業管理難以開展下去。
2.員工思想較為傳統
在當代企業發展過程中,很多管理人員做事循規蹈矩,沒有創新,思想比較陳舊,工作方式一成不變,在互聯網發達的環境下,仍然采用紙質交流、企業開會等傳統的辦公方法,這就導致信息傳遞不及時,溝通不便捷等問題。不僅如此,還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如果這些都可以以信息化的傳遞方式,達到的最終效果都是一樣的,但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快速、省時、省力的完成。
3.權利分配不均衡
隨著企業不斷地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原先的管理模式將無法起到很好的作用,企業發展必將面臨管理體系的改變。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建設將推翻原先企業內部權利的分配,或者是小團體利益被沖擊,從原先的不透明到現在的公開化、信息化,很多利益都將受到影響。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為了維護原先的關系和利益,會將信息把控在自己手上,不對外公開,無法做到信息的共享,無法做到信息的有效溝通和傳遞。這將嚴重影響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阻礙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企業信息化管理戰略分析
(一)環境分析
企業信息化管理環境分析分為外部環境分析和內部環境分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企業生存和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外部環境也在不斷地變化,任何企業無法改變,只能順應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對策,抑或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前預測和防范。而內部環境的改變就顯得尤為重要,對預測的結果做出相應的內部環境的調整,對內部進行信息化管理,隨時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相輔相成,相互制約。
1.外部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是分析當下市場環境的走向,對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的影響,緊跟時代的潮流,對企業政治動向、經濟發展、技術更新、社會文化做出相應的改變。政治環境主要是分析政治和法律對企業的權衡及影響:經濟環境主要是分析市場經濟發展情形、國家對經濟發展的政策、經濟發展體制等:技術環境主要是分析信息化對企業的利弊、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方向、國家科技水平、發展情況等。通過分析,總結出企業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打下基礎。
2.內部環境分析
內部環境分析側重于企業內部人員和制度的分析,主要包括企業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業務與生產能力、文化理念。組織結構主要分析企業內部組織管理是否人性化、管理模式是否合理、消費者的需求是否及時滿足以及利益發生交叉時是否能正確解決: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分析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員工人職前、入崗前的培訓是否及時且有效,對市場信息的獲取和分析的能力:業務與生產能力主要分析企業資源和技術,帶來的資源,技術是否能夠提供支持以及技術開發能力。
(二)戰略選擇
1.跟蹤學習
每個企業都會經歷創業期、成長期、轉型期,創業期企業管理是最為繁雜的,資金不足,缺少因市場環境變化而做出改變的能力。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與挑戰,若不能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對企業的作用,企業將很難發展下去。這個時候,企業可以實行跟蹤學習戰略規劃,把重點放在企業信息化處理上,將企業內部數據信息化,進行信息化的流通,與管理對接,進行信息化管理,在轉變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在這個時期,企業要開始進行信息化改造、建立管理信息系統、辦公系統、流程審核系統、開始實現信息化辦公,用計算機和互聯網代替人工。
2.運用與開發
度過創業期,企業開始慢慢步入正軌,企業管理逐漸正規化、專業化、精細化,不僅在人力、物力上,還在資金和市場上都在快速增長,并且在社會上展現出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這一時期,企業不斷地增加資金的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市場占有率,來實現的企業進一步發展。但是隨著企業的做大做強,信息化管理也不僅僅是針對企業內部的一個管理了,在做好人員和規章制度管理的同時,還需介入到業務過程中去,這就需要加大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以此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加強企業信息化戰略方針。對此,企業可以采取應用與開發并重的方法,結合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戰略規劃,研發出適合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及線上管理系統,這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對企業信息進行更完備的保管。
3.信息技術經營維護
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會遇到瓶頸期,這也是每個企業最不愿面對的時期,進入轉型期的企業,業務趨于飽和、人員管理僵化、論資排輩現象嚴重、不作為現象嚴重,每位領導與員工都安于現狀。這直接導致工作效率低、員工沒有激情、企業業績下滑。這一時期,企業應該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根據企業市場經濟發展方向、自身發展情況以及員工的特性做出信息化戰略管理策略。雖然面臨著挑戰,但是一旦信息化管理戰略轉型成功,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企業發展將會重獲新生并且蒸蒸日上。
三、企業信息化管理發展策略
(一)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首先,企業在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時,先要根據企業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以及員工對企業的看法進行分析,保留有效的管理手段,根絕要求增加新的管理制度,制定適合現階段的管理標準。其次,新制度的建立需要領導與管理者的認可以及重視,從領導層開始執行并要求企業全面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還需要相關人員不斷地完善制度,確保每次的轉變都可以得到員工的支持以及對企業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信息化技術普及的時代,信息的安全問題一直是重中之重,為了防止信息的泄露,企業還應該建立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統,以保證信息的安全性。
(二)提升企業資源的管理質量
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首先,要對員工開展定期的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培訓,通過培訓來提高員工對業務的熟練度,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其次,應該進行不定期的員工專業技能培訓和考核,確保每位員工的專業技能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確保員工對技術的全面掌握,避免由于技術不熟練導致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不正常運行。除此之外,物資的管理也是相當重要。提供準確的數據、對物資流程的規范化管理、產品的質量監督都有利于企業的更好發展。不僅可以展現出企業專業技術還可以體現服務的態度,給合作企業一個良好的印象,進而體現出企業信息化管理戰略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王艷翠.基于流程再造的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及評價[D].濟南:上東大學,2005:38-41.
[2]孫勝利.企業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創新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4):73-74.
[3]李倩,信息化時代的企業項目管理實施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8,( 10):156-157.
[4]褚云鵬.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 21( 10):64-65.
[5]郭立夫,王亮,馬鴻佳.信息化企業實施項目管理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04(7):788-791.
作者簡介:
鮮真,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