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喆
摘 要:傳統的小學高年級教育過于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這嚴重阻礙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長足進步。新課程改革也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被動學習狀態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也要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小學生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為將來更高年級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這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絕對不只是對學生應試教育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應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家庭與學校教育中對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家庭教育在小學生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思想的培養。不論是對學生什么能力的培養,相關思想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學科中,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息息相關,家長要科學地引導孩子進行數學實踐,使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的數學難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思想,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學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學校教育可以說是小學生能力培養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學習環境。學校要為學生打造一個高效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最直接接觸到的是數學教師,數學教師一定要盡到相應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實踐,使學生自主領略數學學習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三)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已經學過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可以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已經不再像小學低年級階段和小學中年級階段以基礎知識為主了,難度有所增加。在數學難度增加的情況下,教師一味地在課堂上輸出是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提高班級里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實踐
第一,傳統的小學高年級教育模式過于注重學生對習題的練習,忽略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高年級學生備課過程中要嘗試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如把學生分為學習小組,進行討論等,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師則主要起到一個引導作用,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布置一些硬性任務,讓學生嘗試將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學生在經過親身實踐之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并且也會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更加專注于數學學習。
(二)新情境創設下對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一,新情境創設已經成為當代比較火的教學模式之一。新情境的創設主要是教師通過充分地了解知識與知識背景之后,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出來的一個學習情境,在情境之中,學生有充分的主導性。在這樣的情境教學之下,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數學實踐,可以使學生深刻地意識到數學的魅力,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新情境創設下對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十分有幫助。
第二,新情境創設的教學模式也是教師的一個“放權”,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而不再是被動學習的一個狀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個人職業素養,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高效、有活力的數學課堂氛圍。在新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勇敢地將討論結果進行表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數學學習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情境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離不開興趣的培養。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都不夠成熟,數學教師一定要綜合考慮這個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小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十分有幫助的,數學教師也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翟睿.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策略研究[D].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