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浩杰
摘要:校園文化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育人導向功能、約束規范功能、凝聚熏陶功能。高校要注重傳統校園精神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完善校園物質文化與健全校園制度文化,合理開展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從而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 校園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在髙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主要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物質文化:指的是校園文化的物質形態。(2)精神文化:包括一個學校的歷史傳統、人文精神、共同的價值觀念、辦學風格等。(3)制度文化:包括學校規章、管理制度和道德規范等。(4)行為文化:包括師生員工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校風、系風、班風。
一、校園文化的功能
(一)育人導向功能
校園文化影響著大學生的一言一行,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育人導向作用,正所謂優秀的文化塑造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優秀的校園文化對學生有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有助于指導學生的言行舉止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前進,利于大學生們掌握校園文化中的知識來更好地進行社會化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終成為新時代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約束規范功能
校園文化中的規章制度對大學生有著規范作用,具有一定強制性的約束性,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對大學生起著深遠持久的無形影響。校園文化既通過規章制度有形的規范著學生的行為習慣又通過精神文化環境無形的培養著學生價值觀念的養成,引導著大學生們去不斷地思考學習。有形的規范與無形的約束這二者的完美結合,有利于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改正自身缺點養成良好的品行,并最終成為新時代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凝聚熏陶功能
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談及環境對人的作用時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充分說明了環境在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校園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種社會環境對其成長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及良好素質,而且校園精神有利于凝聚學生意志、增強團體意識。
二、大力發揮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校園中的組成部分,二者的關系并非涇渭分明,而是相互影響。優秀的校園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起著積極作用,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堅持立德樹人,實現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反之則反。
(一)繼承傳統校園精神與時代精神相融合
校園精神蘊含著學校的精神信念、內在價值和行為準則,對學校師生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校園精神在學校德育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當下部分高校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欠缺,如校訓冗長而缺乏特色;校歌普及效果差,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校歌內容;校園精神缺乏一定時代特色。高校的校訓設計既要結合學校實際,又要展現出時代精神,學校可以舉辦演唱比賽來加大校歌的宣傳力度。學校在發展中既要繼承一貫的校園精神,同時要結合時代特征。“全面”的校園精神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增強學生團隊意識,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發揮奠定了基礎。我校每年評選“感動工大”人物的活動,形成了師生間爭當先進的良好風貌,成為了天津工業大學師生不斷求索的一面精神旗幟。
(二)完善校園物質文化與健全校園制度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中的建筑、設備和場地等,都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要重視建筑物的設計和校園美化,可以組織師生員工參觀校園、參與到校園樓宇、道路的命名工作中來。目前不少高校校園的物質文化欠佳,如部分橫幅標語太長,不便師生朗朗上口記憶,缺少名人雕像來激勵師生努力奮進。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師生開心方便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大到建筑、小到標語橫幅都能給學生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行為等方面產生感染熏陶,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校園制度文化通過規章制度來約束規范教育學生,促使其矯正思想來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利于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學校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調節和規范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同時,一定要與創建充滿活力、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這一目標相結合,如此可以大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三)合理開展系列校園文化活動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不僅要靠課堂教學這個“第一課堂”,也要依賴“第二課堂”即校園文化活動。高校要合理組織開展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積極推進和諧校園、安全校園建設,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園文化活動之中,通過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熏陶來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能力素質。我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及在平津戰役紀念館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就在廣大學生中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何為系列活動,即開展以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為主的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校慶日、運動會等,以演講辯論、座談交流、學習重要講話精神等形式,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培育學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校園文化活動的舉辦本身就是一個通過教育人來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式,亦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胡龍蛟.論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德育工作[J].中國教育學刊,2011(08):124
[3]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編譯局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干部讀本)[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