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斌
摘要:在群眾文化事業中一種固有作用特性的體現就是和諧,同時和諧也是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基礎內容,有和諧,才能保障群眾文化的順利建設、才能保障和諧社區的構建。因此,在和諧社區構建過程中,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對社區各方面利益進行統一協調分配才能稱之為和諧社區,構建和諧社區,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滿足社區人民群眾對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實際需求。鑒于此,在構建和諧社區過程中,應對當前社會的科學發展觀做到認真、有效的學習,針對群眾文化建設給予充分重視并加強建設力度,促使群眾文化事業得到大力發展,有效促進和諧社區構建以及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助推;和諧社區;構建
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其基礎組成部分就是社區,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渠道就是和諧社區的構建,而作為一種非主流、個性化、特色化、局部文化現象的社區文化,能夠對社區人民群眾的自身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傳統民俗、精神文化、語言特色等進行深切反映。通過對社區文化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強,能夠促使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進而對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進行良好的營造,有效培養社區人民群眾的社區精神,強力助推和諧社會構建[1]。
一、加強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力度的必要性
(一)體現城市現代化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當今社會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舉措就是文化產業的大力開發與發展,而要加強發展城市文化建設則應以和諧社會中社區文化方面建設為重要基礎,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社區群眾文化,而作為城市現代化關鍵點的社區群眾文化,能夠充分體現城市現代化。
(二)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的必然需求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以及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強,使得社區成為一個非常復雜的大環境,包含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各種人群,顯然社區已經逐漸趨于一個“小政府”的方向發展,而社會中的各個主體在參與社會活動以及社會事務的過程中只能依托其所處單位或社區的居民委員會來合理有效進行。對于社區的人民群眾來說,在給富裕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時,還有保持快樂、積極、樂觀等態度,通過精神文化的不斷充實,進而有效推動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可見社區人民群眾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2]。
(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促進和諧社區構建,打造和諧社會
在社會這個大環境的生存中,不可避免的就是矛盾的產生,因性格特點、人生經歷、價值觀念等存有的差異化,使得在社會生活中的人民群眾從心理方面、思想方面、精神方面等多方面發生變化,甚至在矛盾不斷激化中產生一些嚴重危害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而通過在社區中人民群眾文化的建設,借助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大力開展,對人民的精神文化進行一定程度的充實與豐富等,能夠讓人們從身心上得到愉悅,并時刻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讓心理存在裂痕的人凝聚在社區這個有機整體中,通過互相理解、互動溝通、團結友愛,促進和諧社區的構建,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的打造。
二、開發并發展群眾文化對和諧社區構建的重要意義
對和諧社區的構建來說,其精神支柱就是群眾文化發展,在和諧社區構建中,群眾文化的大力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社區中人民群眾正確樹立的共同信念與理念,應基于先進文化建立的背景下,做到合理整合并引導社區中人民群眾的思想。因此,在和諧社區構建過程中,應對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進行大力開展,針對具有或能夠體現和諧精神的文化產品或項目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對和諧精神、和諧文化進行大力弘揚,進而有效推動和諧社區構建,促使社區人民群眾自發的為和諧社區構建而前行[3]。
在和諧社區構建過程中,群眾文化建設具有強有力的智力支撐作用。在當今社會中的任何一個成員,其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文化,而針對這種文化、尤其是群眾文化是通過學習優良知識得以有效實現的,如此才能促使人們的生活理念以及認知的深度得到有效提高,借此幫助人民群眾對自然以及社會進行更好的了解。和諧社區的構建,能夠對人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給予一定鼓勵,進而基于群眾文化的背景下,傳授給群眾更多有用的知識以及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進而促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為和諧社區營造良好氛圍。隨著當前社會的改革,使得利益也開始出現多種特點,如多元化主體、復雜化關系、尖銳化沖突等。而為了對這類問題給予有效解決,在對法律、經濟制裁等解決方式進行有效利用的同時,也應對群眾文化的特殊作用進行充分結合并使用,通過大力倡導群眾文化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有效實現人們的勞逸結合,抒發內心煩躁、不安等的不良情緒,進而對社會生活或生存壓力下而產行的心理裂痕、矛盾等給予有效的彌補與修復,通過對多樣化社會矛盾的調解,促進人們之間的互相理解,進而實現和諧社區的構建。
三、當前社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穩定的基層文化隊伍建設。通過目前存有的社區形式來看,社區中工作人員年齡差異化較大,而新引入員工大多為當前社會比較潮流的年輕主力,由于文化差異、思想認知等多方面的不同,導致新老員工在交接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斷層或沒有正確理解等現象,進而造成新員工工作效率低、上手慢、持續性低等問題;二,針對基層文化人員來說,對其進行的培訓指導力度不足,通過實際的一些社區文化室來看,人才匱乏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文化人才儲備不夠以及業務能力、綜合素質等缺乏問題十分嚴峻,其中不乏存在一些文化室沒有濃厚的管理思想,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服務意識,導致文化氣息不強。三,社區針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一些相關內容不夠全面,不具特色的社區文化建設必然不能有效促進和諧社區構建。
四,創造特色,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促進和諧社區構建
(一)加強對社區文化站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促進和諧社區構建過程中的一項首要任務,就是針對社區文化站工作人員培訓力度的加強,通過社區文化站工作人員開展的社會文化活動方面進行指導,確保其開展的社區文化活動能夠切實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能夠切實保障群眾精神文化的充實;同時還應對社區人員開展社區文化活動過程的監督管理工作進行一定強化,通過對社區文化站工作人員對當前社會中的矛盾問題、利益問題、生存壓力等多方面內容加強認知,促使基層文化隊伍的業務素質得以綜合全面的提升,進而幫助其對能夠充分滿足以及匹配社會發展過程中群眾實際需求的文化活動進行更好的開展,不斷推動其工作的全面、規范化發展[4]。
(二)加強對社區文化活動建設
在開展社區文化活動過程中的基本原則應為:人民群眾素質的提升以及社區文化的繁榮,在社區原有基礎設施方面進行進一步的強化建設,進而促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以不斷優化以及發展,有效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在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時,應對社區群眾的實際需求、年齡、興趣愛好等進行充分全面的考慮,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社區文化活動。
例如:社區中群眾的年齡、性別、職業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可以針對年長的社區群眾組建秧歌隊的文化活動形式,既滿足了這部分群眾的實際需求,也與其精神文化、思想認知等方面較為匹配;而針對一些較為年輕的群眾來說,可以對流動形式的圖書館進行創辦,既有效緩解了這部分人在社會生存中的工作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其精神文化、促使其心理裂痕得到有效修復,幫助其提升綜合素養;此外還可以開展具有一定傳統文化、文化精神、文藝氣息豐富的社區文化活動,長期以來,東莞市文化館對各類文藝培訓以及群眾文化指導進行了積極開展,如“名家課堂”“走進藝術”等活動深受群眾歡迎,并通過對群眾文化理論研究以及傳統民間文化資源挖掘整理方面的加強,進而對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新渠道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及創新,有效實現了社區文化建設。
(三)加強鄉村旅游文化建設力度
通過對民間特色旅游文化的進一步深入挖掘,從而推動當地特色生態旅游、城市休閑旅游、鄉村旅游等的進一步開發與發展,對一些特色化的旅游街區進行重點打造,進而實現對和諧社區構建有效的促進作用。
例如:東莞市文化館與茶山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東莞市文化年歷系列活動:“金色莞邑、幸福滿園”中秋游園暨“美麗鄉村、慶賀豐收”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同時在這項特色活動中融入了清溪客家山歌、大朗木偶戲、粵劇等活動共同慶賀豐收,讓廣大群眾深刻感受了豐收的喜悅,同時也對農民以及農村的新面貌進行了展示,推動了鄉村生態特色休閑活動的發展,為鄉村發展開辟了新道路,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同時對和諧社區、甚至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都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五、結束語
我國群眾文化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從目前來看文化建設的發展已經呈現出更好良好的勢態。但從群眾文化方面來看,其力量卻較為薄弱,針對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難以做到充分滿足。對此,各級政府應對群眾文化發展的責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鄉村旅游文化建設力度等方面進行有效落實并貫徹執行,有效促進和諧社區構建,進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1]王紅麗,黃培德.試論社區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8(09):12-13.
[2]張玉玲.社區群眾文化發展研究[J].大眾文藝,2018(05):8-9.
[3]王澤嫣.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構建文明和諧小區的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7(06):224.
[4]孟慶剛.加強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J].才智,2017(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