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摘 要:體育最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體育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起著引導作用。新課標還提出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倡分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很多學生在面對知識點的時候方法單一,枯燥無味。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查閱法、實驗法和教學案例分析法,開展組合學練法在課堂中的研究,旨在原有的學習方法上創新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組合學練法 體育課堂
1問題的提出
[1 ]新課程強調,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術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并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使體育生活化,伴隨自己的一生。
組合學練法是指在原有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加以組合,能增加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加大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間接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種現代化體育課堂中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新課標提倡新型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而學生在面對學習內容的時候,學習的方法單一,始終不能夠有效的“吃透”內容。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組合學練法在體育課堂中的研究為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2018年11月對琴湖小學三年級的2個班(三(1)46人,三(2)50人)發放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
2.2.2訪談法
走訪琴湖小學六年級學生,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體育課學習方法,及對組合學練法的認識情況。
2.2.3文獻資料查閱法
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詢和搜索相關文獻期刊收集關于文獻資料查閱法的文章,其中包括書本,報刊,雜志和報紙。
2.2.4實驗法
通過實驗,對琴湖小學三年級學生進行實驗。三1班為對照班,三2班為實驗班,實驗后再結果對比。
2.2.5案例分析
通過觀摩課堂案例分析,為本文提供事實依據
3實驗內容
結合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出發點,制定一份小學三年級體育與健康實踐課足球腳內側傳球單元教學計劃并進行課堂展示。本單元共分為6課次,第一課次,教法和學法相同,從第二次開始,對照班的學法不變,教師在實驗班引導學生進行組合學練法,直到本單元結束。同樣的教案,不同的學法,會有怎樣的收獲呢?
4結果與分析
表實驗后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腳內側傳球掌握的情況
指標 班級 性別 參與度(%) 技能掌握情況(%)
男 90.2 75.1
對照班
女 91.6 73.4
腳內側傳球
男 98.0 88.6
實驗班
女 98.0 88.8
表可以看出實驗后,無論是實驗班的男生還是女生,學習的參與度都很高,幾乎達到100%,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烈,學習熱情高漲,積極性高;并且在技能掌握這塊也是遙遙領先對照班。
實驗內容分析
教師在對照班的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把學生分為兩人一組,這是組織學生傳球最基本的分組形式。在實驗班的教學中,教師在原有隊形的基礎加以創新,由兩人一組變成三人一組,可以是三個點一條直線,也可以是三角形,他傳我,我傳你,你再傳他,增加練習趣味,提高學生積極性。還可以以游戲的方式貫穿課堂,穿越隧道,其中一個學生當隧道,通過調節隧道的“高低、大小”來控制傳球的難度,又易到難。再組織學生比賽,這樣組合學練的話,學生的熱情會很高漲,學習興趣濃厚,達到全員參與,熱學高效。這樣的理念符合新課標,學生真正做到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舉一反三,三人一組成四人一組,四人一組成正方形,按一定的方向進行傳球,可轉變傳球路線等,學生練到一定熟練度后拓展小游戲三傳一搶,所謂“三傳一搶”就是一個人搶三個人的球,也俗稱“三打一”,在足球比賽中經常出現類似情境,有比賽的感覺,富有實戰意義,俗話說的好演習就是“實戰”,這樣的組合學練法適用于現代化體育教學,順應時代的主流。學習技能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生活和比賽中運用,達到了學以致用,體現了社會適應課程領域目標。
教學案例分析
在一次觀摩課學習中,有幸觀看了兩節優秀體育課。一節的學習內容是立定跳遠,另外一節的學習內容是雙手頭上前拋小籃球,巧的是兩課的隊列內容設計的都是蹲下起立。其中一位青年老師的教法很傳統,先講解示范,后口令指揮,學生學得也認真。而另一位資深教師的教法很獨特,聞所未聞。教師用很短的時間完成講解示范,及口令指揮學生練習幾遍后,他口令發生了變化,不再是“蹲下”——“起立”,而是改為“一三排蹲下,二四排蹲下,全體起立”;“一二排蹲下,三四排蹲下;“男同學蹲下,女同學蹲下,全體起立”,形式多樣,,場面十分壯觀,猶如軍隊演習,隨意變化,運籌帷幄,萬變不離其中。學生聽到這樣的口令興趣大起,立即參與,認真練習。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認真練習,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快地投入課堂。緊接著他還把指揮權交給了班長,讓班長來當指揮員,此時學生的興致再次被提升到了一個點,對接下面的體育課內容充滿學習的欲望,學生熱情高漲,學習氣氛濃厚。讓學生來指揮,體現了學生的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實踐證明,組合學練法確實是現代化體育課堂中的一種有效提高學生課堂效率的學習方法之一?;隗w育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組合學練法,這就是對學習方法的創新,這正是當代學生身上所缺少的精神。學生運用組合學練法適應新課標提倡的教學方法,能夠體現自己主人的地位,能夠讓自己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研究表明,組合學練法的運用不僅能夠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還能夠打造與同伴之間的友誼,為培養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而打下堅實基礎。
5.2建議
5.2.1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達到四方面領域目標,分別是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而運動參與就作為第一大領域目標,這就說明其重要性。要讓學生運動起來,首先得讓其參與進來,那么問題就來了,如何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第一步就要激發學生對該運動的興趣,興趣是前提。
5.5.2選擇合理的教材內容。對于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有很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合理的安排學生進行素質練習是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保障。
5.2.3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師需要不斷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并結合學生反饋的信息安排素質練習。學生是源泉。
5.2.4教師結合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探索新型的學習方法,致使學生全方位投入學習,掌握知識點。花樣的練習方式,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和強度,使學生逐步養成自我鍛煉的好習慣。
5.2.5教師需要關注差異。了解全班學生學習狀況,分組合理,促進以優帶后,增強信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運用“自主選擇學練法”進行體育教學的實踐研究》陳天林.2009年第33期考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