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作為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建設必不可少。隨著電子化、網絡化生活方式的到來,“信用”口碑變得越來越重要,“誠信”標簽也越來越具有經濟價值。而企業信用建設需要以員工的“信用”為基礎,員工與企業之間本是共生共存的關系,企業長遠的發展離不開有信用的員工隊伍,而員工成長離不開企業的培養。本文立足于公司績效實踐,就企業績效管理和信用建設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并就如何運用信用建設促進績效管理,最終實現員工與企業的雙贏進行了研究,對進一步建設企業信用體系提出個人見解和思路。
關鍵詞:績效管理;信用建設;誠信文化;雙贏
一、績效管理之于企業
要推動一個企業的規范發展,必然離不開績效管理。在實踐中,績效管理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對個人或團體的工作計劃、目標實施及實施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和工作成果進行的全過程的監督、考核和評價,并通過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來調整和激勵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持續地在改善員工和組織績效的活動過程中發揮作用。通常情況下,績效被看作是組織實現目標結果的一種方式和提高員工工作績效的一種手段,以達到企業發展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沒有經過評價的工作行為及結果不被認為是績效。績效是一個過程概念,它與評價這個過程相互聯系;績效反映在業績、過程(過往和預期)和行為三個方面。
績效管理對于企業而言,是人才盤點的工具之一,是提升企業效益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實現企業目標不可或缺的方法,也是推動企業、個人發展的催化劑。在企業中,應搭建符合企業實際的績效管理體系,從企業發展戰略出發,分解企業目標,細化考核指標和考評層級,對于每一層級考評的實施方案,在設計對應充分考慮可操作性。績效管理也是企業內部公平的體現,是區分有信行為和無信行為,有信之人和無信之人的天平,維系企業管理的治安環境,是留住和評價人才的砝碼。
二、信用建設之于企業
企業的信用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它反映了企業的實力、口碑和形象。完善的信用體系既是企業立足之本,也是企業發展之基。企業的信用建設由內而外,體現在員工對企業的忠誠、擔當,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服務。“信用”這個標簽能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減少信用風險所帶來的交易費用和機會成本,比如尋找合作伙伴、招聘員工、合同談判、售電業務等方面。企業完善的信用體系不僅有益于企業本身,也能讓企業員工個人增強誠信意識,提升個人信譽和道德修養。信用外化的形式也是企業內外部公平性的體現,如果沒有信用,社會、企業和個人都將沒有公平可言,終將淪為弱肉強食、慘無人道的局面。信用建設也是企業契約精神的展示.企業作為一個經濟主體.其存在本身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契約組成。信用建設的源頭為道德關系在經濟關系中的延伸,有硬性指標也有軟性約束。在企業中沒有單一的個體,都是由各種形式的契約聯系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團體,要建設為一個團隊,則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和信用是至關重要的,這種信任能極大地減少企業內部消耗和拖延,提升辦事效率和發展效益。
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看信用建設,應當從多個層面著手。第一,從制約機制上看,從制度體系出發,將信用建設融入制度條款中,融人員工的日常行為規范中,對于違反信用的行為給予嚴厲的處罰。第二,建立企業自身的信用評價體系,對企業行為中涉及信用背書的人和事,從流程設計上檢驗和留痕。第三,對于難采集或難以數據量化的信用行為,企業應定期抽查和對比分析。第四,建立信用共享機制,更好地從縱向和橫向上收集信用信息,增強信用建設的可信度。
三、建立績效管理體制,促進信用建設
(一)績效管理指標設定,將員工業績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績效管理指標的設定由公司領導根據公司目標、經營狀況來宏觀把握適當的績效考核管理的力度與深度。績效管理是一個從上而下的管理手段,上到集團公司總部的目標策劃、方針指引以及國際政策調控的影響,下至每一位員工的參與和互動。這個過程中,離不開集團公司的政策把控、原則把控;離不開基層企業領導的支持和謀定;離不開中層干部的貫徹與反饋修正;離不開員工的理解和執行。
(二)績效管理的實施過程,是修正信用風險的過程,是維系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的過程
績效考評的獎懲結果與員工實際利益掛鉤,促進公司規范管理,制度化管理。同時,績效考評也是對員工行為的糾偏和指引,實現對人才梯隊的構建,從而引導員工和企業向積極、誠信的方向發展。
(三)暢通意見渠道,實現人性化管理
從員工層面,通過員工自訴、建議、考核完后員工抽查等方式收集績效考評效應.檢驗是否有不合理的考評問題;從中層干部著手,中層干部應及時與受考核員工進行溝通,包括受考核原因、整改的措施以及心理疏導,既要抓績效也要維護員工隊伍穩定;在制度層面完善,并根據公司發展進入的階段,實時收集意見,并修訂管理辦法和考評細則。
四、進一步建設信用體系,實現員工與企業雙贏局面
(一)建立誠信文化體系,踐行誠信承諾,開展誠信知識活動
企業主導,共建誠信文化體系。企業應充分發揮其組織、引導、推動作用。企業應將誠信文化建設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作為績效目標之一,安排制訂實施方案及制度,落實、監督和評價誠信體系建設。鼓勵誠信行為,簽訂誠信承諾,廣泛開展活動,共同推進,形成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合力。
(二)建立信用評價制度,減少信用風險行為
逐步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標準體系,加強信用信息管理,維護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體權益。對信用風險進行評級并積極預防,將信用風險行為納入績效考評。
(三)建立員工個人誠信體系,實現個人信用建設
建立員工誠信檔案,將年度考核結果、相關違法違紀違約行為等信用信息納入檔案。并將員工誠信記錄作為干部考核、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深入開展員工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加強法律知識和信用知識學習,增強員工法律和誠信意識,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潔的員工隊伍。
(四)強化落實,實現雙贏
健全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企業信用環境,使員工和企業共同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績效管理與信用建設是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站在歷史的肩膀上,迎接未來和未知。隨著時代快速更迭,企業崛起的模式也日新月異,企業的種類、規模更是前無古人、后有來者,伴隨而來的是企業管理方式的新思路,同樣,績效管理和信用建設的方式也在革新之列,傳統的方法只適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傳統行業也在探索變革之路,希望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殺出一條血路,這對企業績效管理和信用建設來說出現了新的挑戰和難題。因此,在新形勢下,必然要求企業管理者正視問題,深入細致分析,查找根源,找到與時俱進地解決之道。比如,企業績效管理可以引入電子化一體評測系統,購買大數據指標庫,根據不同的行業和崗位職責,從數據庫中篩選、補充完善考評體系和指標,模塊化、量化企業績效管理。在信用建設方面,可以與社會信用體系相鏈接,全面建立信用評測系統,加強績效獎懲。由此可見,企業績效管理與信用建設兩者是在共同建設、共同發展中共同進步的,兩者都是企業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發展的強助力。
作者簡介:
馬霞,四川華電廬定水電有限公司,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