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波
摘 要: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發展,給從教者帶來了新的課題。“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英語學科教學,可從課內、課外,以及學生作業方面入手。通過在英語學科中應用“互聯網+”,不僅能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內與課外的教學有機融合,還能優化英語學科的作業形式,從而全方位地提升英語學科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曙光,帶動了教育行業的信息化。“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更新教學的方式,不斷提升英語學科教學的效率。當前,在英語學科教學中,“互聯網+”已經全面滲透進課內、課外,以及學生的作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如下。
一、優化課堂教學
學生對英語學科探索的興趣,影響著英語學科教學的效果。在當前的英語學科教學中,很多教師教學的觀念較為陳舊,以為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師教學的任務。教師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審視教學活動,缺乏對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的分析,在課堂上進行灌輸式的枯燥講解,難以使學生提起對英語知識探索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激起學生學習英語學科知識的熱情。英語學科教學的實踐表明,通過將“互聯網+”有效引入課堂,能激起學生探索英語學科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外研版高中英語“Films and TV Programmes”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了解最近新上映的電影有哪些,然后下載下來,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小段電影視頻。學生立刻就被精彩的電影片段吸引住了,激起了其探索知識的積極性,教師這時就可以順勢導入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大家喜歡看電影嗎?學生:喜歡!教師:好,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就與電影有關,叫做“Films and TV Programmes”,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探索一下?學生:想!教師: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有關影視的知識吧!學生:好!這樣教師就通過“互聯網+”,自然地引入了新課。
二、融合課內與課外教學
1. 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很短暫,在英語課堂上不可能讓每位同學都進行發言,這樣就導致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訓練與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在課下組織形式多樣的英語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多聽多說,提高學生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是,由于每位學生的住址不同,教師想要在有限的課下時間組織學生在一起參加英語活動,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一些困難,而“互聯網+”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創建一個英語興趣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在這個平臺上用英語在線交流。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的內容不限,可以是天氣,也可以是新聞,還可以是外國的文化、風土人情等,也可以說說自己閱讀英文著作的讀后感。通過交流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有助于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
2. 實現學習資料的共享
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英語交流平臺,給學生們共享一些經典的英語讀物,動聽的英文歌曲,以及好看的外國電影。學生閱讀與觀賞的過程,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英語的過程,而且還使學生感到英語學習不再無聊,感悟出了英語學習的樂趣。教師在線分享的內容也可以是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這樣就通過“互聯網+”,有效地將英語學科的課上與課下教學結合起來,使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和精彩。
三、豐富作業形式
英語學科的作業形式通常是“寫”的形式,但是學生的水平不僅僅體現在“寫”上,“說”“聽”“讀”這三方面的能力也不能偏廢。可是在現實中,教師很難去給學生布置“說”“聽”“讀”這三方面的作業,這是因為這三種類型的作業無法檢查學生有沒有去做,實際上大部分學生都沒做,也就導致教師失去布置這三項作業的意義。這使英語學科的作業集中體現在“寫”的方面,作業內容結構單一,十分單調,學生提不起課下學習英語學科的積極性。
“互聯網+”的出現,能很好地彌補上述不足。課下教師可以在線分享一段英語美文,讓學生們進行朗讀,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學生“說”的能力一定能取得長足的進步。教師還可以播放一段英語新聞,請學生們認真聽,并進行提問,以使學生的聽力得到鍛煉。通過將“互聯網+”應用到英語學科作業中,豐富了英語學科作業的結構,使學生找到了英語學科學習的樂趣,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的綜合提高。
小結
總之,在“互聯網+”基礎上,通過優化英語學科課堂教學,融合課內與課外教學,以及豐富作業形式,使英語學科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教學的效果更加理想。教師應緊跟時代的腳步,積極學習新的英語學科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不斷優化高中英語學科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東.“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8(25):216.
[2]高露.“互聯網+”時代高中英語自主學習探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07):92-93.
[3]易學瑾,鄧慧.“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