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華 黃雪梅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壯漢雙語;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34-01
我們對小學生進行壯語學習習慣的培養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學情和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認真總結當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探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本文從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開發學生潛能,等幾方面入手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1.“學習習慣”的基本概念與涵義
學習習慣一般指長期逐漸養成的、較穩定的學習行為與態度。就其性質而言可分為不良學習習慣與良好學習習慣,前者如作業拖拉、缺交、抄襲、考試作弊等,后者如獨立思考,獨立作業,勤學好問等;就層次而言,可以分為基本學習習慣與高級學習習慣兩大類?;緦W習習慣有預習習慣、復習習慣、專心聽講習慣、做筆記習慣、獨立作業習慣等,高級學習習慣包括認真觀察的習慣、勤于思考的習慣、勇于提問的習慣、自學與研討的習慣、學用結合的習慣等。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從基本習慣入手,循序漸進,發展到高級習慣。
2.小學低年級學生壯漢雙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1)缺乏趣味性,缺乏積極引導
當前我們的小學壯語學習活動還過于枯燥,其課堂氣氛也過于嚴肅,這不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氛圍的構建,造成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因此,我們應該矯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建立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系,完善良好學習習慣的評價反饋機制,并將成功的經驗進行推廣。
(2)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不足
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可以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自主思考和自主解決。目前我們的小學壯漢雙語教學還是以“導學法”為主,這種方法容易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這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因此,我們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備課及授課能力,提升我校壯漢雙語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論水平。其次,要積極構建適合我校小學段壯漢雙語學習習慣的策略與方法,并積極構建和諧美好的漢語學習氛圍,進而培養我校小學階段壯語學生良好的預習、交流、書寫習慣。
3.小學壯漢雙語教學中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1)注重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時間是教師進行理論教學的主要時間,也是學生掌握和學習知識的主要時間;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的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揮;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指導,讓通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既能夠掌握具體的知識,又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促進我們語文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同時促進學生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提高。
(2)注重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我們所說的“壯漢雙語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就是指要針對農村小學生的特點與所處的環境(農村小學生最大的特點:純樸,但各方面習慣較差。所處環境的重要特點是:家長或望子成龍,但教育無策;或做工較忙,又寵愛過渡,對子女學習疏于關心,等等。)從各門學科,各個年級入手,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如游戲教學、問題驅動教學、情境教學等)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難看出,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為學生的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使他們的語言學習水平提升,也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平臺,同時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動了素質教育。
其次,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我們要將課外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練習消化和吸收已學知識,提高知識的實效性,促進壯漢雙語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4.結束語
總之,本文的創新之處就在于該課題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論研究的層面,而是有效針對新時期的農村小學生的新特點、新問題、新動向,用行動來踐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本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教育方法,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支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自學活動,進而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鄧桂香,劉國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19):75+90
[2]馮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06):127-128
[3]曹曉英.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03):175
[4]宋維莉.注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47
[5]王德娟.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8(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