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波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42-01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傳授基礎的數學知識外,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散學生的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科學合理的劃分學習小組
在合作交流中擴展思維、積累知識,讓每個學生在原本的學習基礎上有所提升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之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是進行小組劃分,小組劃分不能完全依據學生的意愿自由組合,教師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的成績,還要考慮小組的男女比例和每個組員的性格。每個小組的整體成績水平應該相當,并且各個水平的學生都應兼顧,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有的學生喜歡發散思維。小組成員的男女比例應大致和整個班級男女比例一致。小組成員的性格也應該是多樣性的。只有科學合理的劃分小組,小組成員在學習期間才能進行充分的交流,思維才能充分碰撞產生火花,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才能夠充分發揮。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的,這種了解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知識掌握水平和學習熱情等的了解,更是對學生性格、交際能力、學習動力等各個方面的全方位了解。
2.加強師生課堂互動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時,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具體的安排,由于在小學階段,受其思維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對在進行問題的思考時往往缺乏準確的判斷和全面的考慮。所以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一方面,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并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探討,在不斷地探討中將其持有的想法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在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融入其中,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有效的提出并解決,加深學生對其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一般在結束小組合作討論時,教師都會安排每個小組的組長將其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在組長進行報告時,教師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認真聆聽和思考其他小組的觀點,實現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從而有效的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小學四年級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教學時,由于小學生在之前的數學學習中已經接觸過平方米的相關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平方米的數學知識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提出“在對一些面積較少的物體進行測量時通常用平方米作為其單位,當對一些面積較大的物體,該用什么來代表其單位?”的問題。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互相的交流,從而更加清楚的了解其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換算和運用。在不斷地交流中,學生獲得了新的認真和感悟,從而促進了其教學效率的提高。
3.合理運用合作模式
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要求教師要合理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能太過于依賴該教學方式,避免造成課堂質量的下降。因此,在開展數學課堂時,第一,主要針對于課堂上需要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小學生受其知識范圍和思維的限制,針對部分數學問題難度很大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取小組互相合作的學習方式,除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外,也體現了堅持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學生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第二,主要針對課堂設計數學問題探究的環節,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集思廣益,共同解決數學問題。第三,在完成一節數學課程的教學時,通常會有相關的具有開放性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模式存在不同,所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以數學例題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其例題內容為“小明準備四個月跑步,總長度為364千米,計算其平均一周會跑多少千米”。讓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探討其存在的不同解決方式,并將小組的理解表達出來,在進行例題的解決中,學生逐漸理解其小數除法的具體運用,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4.結語
總之,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注重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科學合理的進行小組人員的分配,并結合其教學內容科學的運用,全面的完善其教學評價標準。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紀勇.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6(35):131-132
[2]錢芳華.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亞太教育,2015(32):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