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陽
關鍵詞:留守兒童;語文;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58-01
1.學習現狀分析
(1)學習習慣差,學習觀念弱
據實際而言,在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子日常學習大有裨益,而強勁的學習觀念則無疑是促使學生奮發圖強的有利條件。然而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其最欠缺的恰恰又是最為寶貴的學習素養,即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的學習觀念。之所以,遺留在農村的孩子學習習慣差、學習觀念弱,究其根本即在于其親屬監管教育的缺失。正所謂,金就礪則利。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父母諄諄教導,那么就像璞玉缺乏打磨,其斷然成不了精美飾品,只能是“南山之頑石”。在農村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任務也是培育學生杰出的學習習慣,矯正其錯誤的治學觀念,不能讓學子走到“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的境地。
(2)心理狀態堪憂,厭學情緒強
心理學指出,態度是影響學生行為傾向重要因素,而心理則是決定態度及行為傾向的根本。在農村小學教育工作中,如果教師細心觀察,就很容易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非留守兒童相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其性格更開朗、學習態度更積極,其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強。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現狀,其根本原因即是留守兒童在心理、情感層面獲得安全感、滿足感、獲得感較低,諸多遺留在廣大農村的適齡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隨著心理問題的積郁,他們就更易于滋生厭惡學習的情感。
(3)基礎薄弱知識內化效率低
正所謂,土積而成山丘。誠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基礎和鋪墊,不積寸步無以至千里。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亦是如此,倘若學生基礎不牢,那么自然就難以建構起固若金湯的認知圖式。據教學實際而言,留守在廣大農村的孩子的學習基礎是相對薄弱的。而正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弱,其就容易出現學習掉隊的問題,久而久之就難以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了,到了高年級時其所有的學習問題就將顯露出來,至此如果想彌補的話,自然也是為時晚矣。
2.農村留守兒童語文教學策略分析
(1)實施趣味化教學,增進課堂趣味
趣味化教學是以契合學生興趣特征、認知特點的教學形式、教學素材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實際中,運用趣味化教學策略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提高教學實效。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妥善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厭學問題,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不妨實施趣味化教學,讓學子沉浸在豐富有趣的講授活動中,逐漸培育學生樂學善學核心素養。譬如在高年級小學語文成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組織開展趣味化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成語接龍”游戲,讓學生在喜歡的游戲情境中,充分融入學習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習進行“你演我猜”互動游戲活動,如讓一個學生演繹“掩耳盜鈴”的相關情境,再讓其他學生進行競猜活動。通過上述游戲講授模式,一則能夠使課堂趣味有所增益,二則能夠強化學子對汲取知識的熱忱之情。
(2)組織開展小組探究學習活動
正如上文所言,諸多留守在農村的學子,其求學之觀念不可謂不薄弱也,探究意識亦存在缺漏。為了有效矯治這一問題,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抱團取暖”進行切磋探討,在組織開展小組探究學習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上下求索的探究精神。
(3)實施分層教學
小學教育實為根基也,所謂根固則樹長,如若沒有在小學階段夯實基礎,那么學子后續求學之路必然荊棘遍布、困難重重。鑒于此,于農村小學語文傳授知識之際,若能夠幫助每位學子“固本清源”,那么對學生而言則有著非凡的意義。加之,農村學子的所接受的學前教育略顯不足,其知識根基扎的也不深厚。因此于農村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之際,就需因時制宜、酌情制策,積極施行層次化教學,即立足學子文化基礎之實情,開展強弱項、補短板教學活動。譬如在高年級教學中,根據部分學生詞匯積累不夠的情況,教師則可以對該類學生進行詞匯強化教學,幫助學子彌補自己的短板,從而盡可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夯實的文化底子。
(4)實施情感教育
正如上文所言,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我們所面臨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即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就應該關切這一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措施,給予學生更多關心愛護,以幫助其逐漸磨平心理的創傷、填補其渴求關愛的缺口,確保學子身心健康發展,并從心理層面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
綜上所述,新時期農村小學教育面臨挑戰與機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切實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大有裨益。本文即結合了筆者自身的授課經驗,對相關改進措施做了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李慶學.農村中學留守兒童語文學習現狀分析與解決策略[J].遼寧教育,2014(11):13-15
[2]花愛武.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校園心理,2012(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