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李偉 杜元斌
摘要:民間應急救援隊是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調研廊坊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現狀,結合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對的機會和威脅,提出了隊伍建設、經費保障、隊伍管理、制度建設和協調機制的建議,以期推進民間應急救援隊伍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民間應急救援隊;隊伍建設
目前,國內民間應急救援組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約有450余支民間應急救援隊,在地震、洪澇、山地、水域救援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快速發展,三地政治、經濟、文化密切交流合作,應急救援隊伍間密切聯系、相互學習,跨區域社會應急救援任務與日俱增,使地處京津之間的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得到了鍛煉和長足發展。
一、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總體概況
廊坊民間應急救援隊伍主要有藍天救援隊、9558救援隊、綠野救援隊、赤狐救援隊等,核心救援隊員約250余人,預備隊員1000余人,除負責本地應急救援外,還參與邯鄲水災、四川九寨溝地震等多次國內大型自然災害救援。
(一)人員基本情況
1.隊員職業構成。通過走訪救援隊發現,隊員的職業構成較為復雜,主要有在校大學生、企業員工、個體工商戶等,隊員平時從事各自工作,在隊內活動日組織集體活動。救援隊員中的43%自由職業者,工作時間較為寬松,體現了民間應急救援組織的靈活性。
2.年齡結構分布。31歲~50歲的隊員占比72.3%,18歲~30歲的隊員和超過50歲的隊員分別占比19.4%和8.3%。50歲以上的隊員通常在救援隊伍中擔任隊長、副隊長以及教官,經驗較為豐富,救援能力、組織指揮能力較為突出。
(二)救援裝備情況
1.救援裝備配置。救援隊伍均配置了基本救援裝備,如繩索裝備、通信裝備和破拆裝備,有的救援隊還配有特種器材,如皮劃艇、生命探測儀等。為了適應多種救援任務的需要,個別救援隊制定了購置新裝備的計劃,救援器材能夠保證完成基本的救援任務。
2.救援裝備質量。救援隊采用按需購置的方法配置救援器材裝備,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自費購置,此類居多;二是通過企業捐贈。購置裝備時,76%的隊員選擇購置全新裝備,成本較高,部分隊員無法配齊全套救援裝備。
(三)救援技術能力
1.救援技術資質。救援隊將院前緊急醫療救護納入了必訓科目,70.4%的隊員參加過紅十字協會或美國心臟協會的醫療急救培訓,并取得了急救資質。47.2%的隊員參加過繩索救援技術、戶外搜索技術等專業培訓,其中24.6%的隊員取得了繩索救援聯盟、IRATA等專業機構的技術認證,隊員具備一定的基礎救援能力。
2.救援技術培訓。救援隊技術培訓主要在隊內活動日自行開展,由隊內教官或外請教官負責組訓。專業性更強的救援培訓(如地震救援培訓),則由隊內籌措經費選派骨干力量或隊員自費赴國家救援基地進行培訓,具備相應技能后再向其他隊員培訓,形成良性循環。
二、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SWOR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通過對內外部條件各方面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采用此方法分析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的內外環境,有助于全面系統地把握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在京津冀一體化救援中的現狀,挖掘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一)優勢
1.區位優勢。廊坊地處京津走廊,南靠雄安,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未來北京、天津、雄安三地的人流、物流、企業流會在廊坊外溢沉淀,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可協調利用的資源也隨之增多,有利于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的發展壯大。
2.政府重視。政府高度重視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的發展,在應急演練、救援培訓中開啟了“聯訓聯演”模式,逐步將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納入到了救援體系之中,為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提供了學習、發展平臺。
(二)劣勢
1.隊伍結構不穩定。救援隊伍應具有穩定的隊員結構,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中青年隊員的比例偏低,骨干力量、中堅力量不足;管制制度、經費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導致隊員流動性較大,不能很好地保留業務骨干。
2.高素質人才短缺。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的救援能力關鍵是依靠高水平的救援人才,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在人員數量和人員技能水平上與北京、天津存在較大差距,與河北其他城市也存在明顯不同。
(三)機會
1.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一體化有利于推動三地在跨區域應急救援領域深化合作,有利于整合應急力量和社會公共資源,提高協同處置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能力。北京和天津的民間應急救援力量、政府專職救援力量具有數量較多、能力較強的特點,培訓基地建設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這給地處兩地中間的廊坊民間應急救員隊伍帶來了學習、發展的機會。
2.大應急背景下救援任務的需求。“大應急”模式下的應急救援勢必要推進社會各救援力量的協同,支持和鼓勵社會救援力量建設發展,建設重點社會救援隊伍。2019年我國部分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納入了國家救援隊伍體系,這為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下轉第66頁)(上接第64頁)
(四)威脅
1.經費保障。救援工作危險性高,救援中極易發生意外,因此各地救援隊為隊員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廊坊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經費多數來源于自籌,救援隊沒有額外的經營性收入,無法為全部救援隊員購置意外傷害保險,少部分救援隊員的落差感較大,甚至離隊。
2.虹吸效應。廊坊區位特點極為獨特,且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等同北京和天津存在較大差距,京津兩城市對廊坊存在虹吸效應,人員外流顯著。雖然京津冀協同發展可緩解“虹吸”,但近一段時間內,應急救援人才外流,赴京津求職的現象仍將普遍存在。
三、廊坊市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發展策略
(一)加強救援隊伍建設
加強人才建設是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發展建設的核心。一是要積極創造條件,營造和諧的隊內氛圍,盡全力做好隊員的個人保障,將人才留住。二是要嚴格選拔標準,申請進入救援隊需符合一定的標準,把好隊員入口關。三是要定期培訓考核,制定科學的培訓課程,定期開展培訓、復訓和考核,提升整體水平。四是要搭建發展平臺,對業務骨干在外出培訓、技能培養方面給予適當傾斜,提高其救援技能水平,帶動救援隊伍整體發展。
(二)創新經費保障新模式
改善經費保障是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基石。一是應積極同政府溝通協作,爭取部分經費支持,為救援隊員購置基本意外保險,提高隊員的安全保障性。二是開展單位團體合作,發揮廊坊區域優勢,尋求京津企業協作,以技能服務輸出或培訓服務輸出的模式獲取外部企業的資金支持,緩解經費緊張的問題。
(三)規范隊伍管理及制度建設
隊伍管理和制度建設是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發展的保證。借鑒京津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的先進管理經驗規范管理、完善制度建設,首先要加強隊伍內部建設,制定監督決策機制,確保隊伍活力。其次要制定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在人員考核、救援任務管理等方面制定規范標準,并通過一些激勵機制、獎懲措施,提升救援隊員的積極性。
(四)協調共建應急聯勤聯訓機制
共建應急聯勤聯訓機制是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發展的動力。救援性是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的基本屬性,共建聯勤聯訓機制可促進民間應急救援隊與專業救援隊的優勢互補。應急管理部門應轉變觀念,開放應急救援平臺,將社會救援力量納入應急救援力量體系,集中領導、統一指揮,實現“聯勤調動”,保證社會救援力量有序地、順暢地參與救援活動。民間應急救援隊作為輔助力量應積極協作,第一時間響應,聽從指揮,發揮專長,保證救援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李利利.大應急救援理念下民間應急救援組織進路探析[J].管理科學,2018(1):171-173.
趙阿興.民間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與能力評定標準[J].安全,2018(12):35-38.
丁丁.我國民間應急力量的政府組織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