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潔
摘要:高校班主任制度對學生專業學習和個人成長有重要作用,外語專業教師兼任班主任優勢明顯。本文以中國政法大學德語專業為例來主要研究高校外語教師兼任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種工作方法,發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尋找適當的應對辦法。
關鍵詞:高校 班主任 外語專業 工作方法
“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多年來,各地高校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建設和發展班主任隊伍,方法之一是聘任專業教師兼任班主任,尤其是類似德語這樣的零起點小語種專業。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兼職班主任的專業教師們實踐和探索出了多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1 傳統方法
1.1定期舉行班會等集體活動
班主任工作最傳統的方法之一就是定期組織召開班會,圍繞特定主題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目前集體活動具體內容和形式早已不僅僅局限于官方宣傳教育內容(如考前動員會、禁毒宣傳等),還涵蓋讀書會、社會熱點討論會、小型專業比賽、觀影會、集體出游等形式。
1.2 朋輩傳幫帶
隨著時代的發展,朋輩教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有效的學生教育管理方式。小語種外語專業兼職班主任因為培養方案的課程安排之故,往往與教過的學生關系密切,他們可以發掘學生資源,選取本專業高年級學習成績好、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兼任副班主任、班主任助理,或者單純進行個人學業規劃、校園生活、專業實踐等方面的經驗分享。中國政法大學德語專業一直沿用這個方法,每年專業班主任都邀請成績優秀的高年級學生為二年級學生分享德語專業四級備考經驗,和德語學習技巧。邀請老學員為即將參加德國暑期語言班交流的學生介紹注意事項等等。
1.3 與輔導員協同
高校中,輔導員和班主任群體共同分擔專業學生班級指導和管理工作。雖然他們的管理受眾相同,但負責的領域各有側重,輔導員側重思想政治教育、組織管理,而專業教師則主抓專業學習和發展。如果雙方能夠有效協同聯動,時時交換信息,溝通有無,保證學生思想和專業兩手抓,則可以實現良好的培養效果。
2 “互聯網+”時代新方法
2.1 聘請校外專業人士兼任副班主任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也啟發了對專業兼職班主任對新方法的探索。一些外語專業班主任利用自己專業優勢和業內朋友圈人脈資源,邀請校外專業人士如外交官、自由譯者、翻譯公司創辦人、執業律師等兼任副班主任,分享社會經驗、創業經歷,介紹行業現狀和發展動向,指導專業實踐等等。使學生們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和職場規劃有更直觀的了解,激發學習興趣。
2.2 利用新媒體工具開展線上交流和辦公
現今,虛擬世界和網絡社交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專業班主任嘗試利用新媒體工具如微信、微信公眾號、QQ、問卷星、騰訊文檔等等,與學生們在線上進行溝通交流、班級建設、辦公等等,大大簡化辦公手續流程,縮短投票,填表收集信息等事項的所需時間和辦理進程,極大提高了師生間的互動和了解,拉近了師生間距離,為開展各項班級工作打好基礎。中國政法大學德語專業各個行政班級都創建了自己的班級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推送,記錄班級集體活動,介紹班級同學,轉發有趣有用的信息等等。每個班級都有微信通知群、“灌水群”等等,保證大家及時獲得最新通知,又有機會“吐槽”暢所欲言。自2004年建專業以來,中國政法大學德語專業已經有兩個行政班級獲得了北京市優秀班集體的榮譽稱號。
3 高校外語專業班主任工作方法應用中的困難
在各種新老工作方法的嘗試和探索過程中,外語專業班主任們也面臨各種困難和問題。
3.1 兼職班主任對于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及知識匱乏
當前高校在校生多為90后、00后,他們是伴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成長起來的兩代人,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接受新事物的更快。而他們的專業班主任則往往是80后70后,他們與學生之間的年齡差異大,對新媒體技術和工具的掌握往往不盡人意。
3.2 學生缺乏集體主義精神
90后、00后這兩代人,出生于改革開放之后國內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的時期,并且大部分為獨生子女,這就造就了他們精致利己主義的思想,不善于合作,不懂得分享和妥協,集體主義精神薄弱,集體榮譽感欠缺,對集體活動缺乏熱情。
3.3 與輔導員聯動不暢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及2005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兩篇公文只是從政府角度肯定了輔導員和班主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給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和完善給出了指導性意見。但是并沒有對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工作職權范圍進行明確的劃分。而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和兼任班主任的專任教師分屬高校的兩個系統,專職輔導員屬于學工管理系統,而專任教師屬于教學管理系統,兩者負責的工作領域大不相同,加之輔導員往往同時必須兼顧一個年級多個班級的工作,無暇分身,致使班主任和年級輔導員見面交流的機會很少,缺乏合作磨合,難以形成有效的合作管理班級機制。
4.解決方法
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各方的協作與努力得到解決。學校方面可以提供硬件和軟件條件,為專業兼職班主任提供網絡和新媒體工具等方面的培訓。班級集體活動亦不僅僅局限于實體形式,班主任亦可以設計和組織一些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線上活動形式,吸引學生參加。輔導員與班主任之間可以通過更明確的規章理清職權范圍,彼此信息透明,建立固定時間和固定頻次的溝通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雙方有效協作,避免重復作業,實現“1+1>2”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2005.
[2] 孫潘.基于朋輩教育理念的學生班主任工作探析[J]. 教育時空.2012(36):129-130.
[3] 仇露.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協同機制分析[J].大眾文藝. 2019(05):225-226
[4] 李忠英, 唐新軍, 馬迪輝,洪禮章. 信息化時代高校班主任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 江西化工.2017(05):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