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華
摘要: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是當前我們語文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當我們的學生拿到一篇新的課文時怎么學才會有所收獲呢?
關鍵詞:語文
一 學會應用新華字典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保留著非常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利用好新華字典,小的時候老師說上語文課要帶上字典,可當我們進入初中后似乎有所忽略,可事實上這一學習方法可以伴隨我們整個的中學時代,學會查字典一方面排除了對新課文的陌生字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查閱字典的同時可以感受我們中華漢字的博大精深,學生們也可以掌握好多音字,形近字的理解等,同時對詞語和成語的理解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在我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會應用字典是我們必備的一個學習環節。
二 學會課文預習
當我們翻到一篇新的課文時,我們切不可只是隨便翻翻,我們要學會課前預習,那怎么樣才算真正的把課文預習了,
第一 生字關
拿到課文可以流暢的把課文讀下去,這樣就有一個生字的問題,而之前提到的字典就是最好的學習幫手,當然我不介意你多讀幾遍,越熟練越好。
第二 句子關
當我們初次讀課文的時候有些句子是無法理解的,那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要放過,要把句子劃出來,最好是用紅色的筆劃出波浪線,這樣會比較醒目一點,當老師講這篇課文時就會特別注意,這樣可以讓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老師的思維碰撞,然后我們及時改進我們思考問題的思路,盡量向老師的思路靠近,經過一學期不同課文不同句子的理解,我們的思考能力也會大幅度提升,同時我們的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那我們的語文閱讀能力自然會慢慢提高。
第三 主旨關
當我們讀完一篇課文后,不管我們讀懂了多少,我們也要試著在筆記本上寫出課文大意,學會歸納,然后老師上完這篇課文后歸納出課文主旨時,這時候你就可以把你歸納的和老師歸納的做對比,然后找出差距,思考自己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是哪一環節出現了問題,這樣下次面對新的課文時就要改進,同時不斷的在實線過程中就會掌握課文歸納的概括能力。
三 修辭的應用
我們預習課文的時候要留意課文中有修辭手法的句子,然后把這些句子可以在筆記本上按照相同的修辭歸納,學會分析,掌握修辭手法答題的模式,比如我們可以用下面的句式,“運用了……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表現了……”平時通過這種訓練,也就熟悉了語文的答題模式,慢慢的延伸下去對不同的句子的思考在結合到課堂中和考試中,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語文的學習是急不來的,靠的就是平時點點滴滴的歸納,我們越注重細節的發展,我們越能更準確的把握語文的核心素養,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著去背一些概念,比如什么是對比,什么是排比,什么是對偶等,同時歸納出一些典型的句子加以分析,久而久之我們分析句子的能力就會大幅度提升,這樣當我們考試碰到有修辭手法的句子時,我們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四 關鍵詞
然而很多學生會問,那如果我們預習課文的過程中有些句子特別好,但不理解,找修辭手法也沒有,那我們該怎么辦呢?這就是我現在談到的第四點,關鍵詞的應用。
關鍵詞可以說是句子的核心組成部分,我們平時就要學會尋找句子中關鍵詞的能力,在這里我可以提示一下,既然講到關鍵詞那就不得不提關聯詞,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學會利用好關聯詞,關聯詞是作者寫一篇文章情感的表達,比如“但是”,我們看到課文中一個句子里后半句是”但是”開頭,我們就立馬明白這句話就是作者想表達的重點,我想這種能力的訓練真的很重要,我們平時預習課文的時候真的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那就是拿著筆去劃出關聯詞,這樣我們也能琢磨透作者想表達的重點,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把握作者的主旨了。
五 課后作業的輔導
當我們看完一篇課文后,課后的練習題必須做了,因為課后的練習題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的,一方面我們做練習題的時候可以檢查我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通過課后的問題反過來促使我們找出課文中我們不懂的知識點,最后我們還可以適應考試的環境,試想我們考語文的時候試卷上的課外閱讀都是我們沒有學過的文章,難道考試的時候還需要老師給我們講解嗎?
六 讀后感
第六點是我個人的一個直觀的認知,很多學生預習完課文基本上不會寫讀后感,可我知道語文最后的教育就是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會做人,我們不能自私的只是為了考試,放長遠來看,語文的教育真的太重要了,關乎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以及道德的約束,所以我想當我們預習了一篇新課文后我們可以學習課文中有益于我們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同桌之間或者同組之間討論都是可以的,這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傳播,然后把所學的有益的在生活中得以實踐才是硬道理。
總之,學習語文真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在這里僅僅提出這么幾點與大家一起探討,為我們的語文教學作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羅紅. 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學習語文的習慣[J]. 商情, 2017(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