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安

摘 ?要:數學思想,是人們對數學本質認識的反映是數學思維的結晶,它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靈魂,而數學方法則是數學思想的表現形式,是實現數學思想的手段,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二者合一。稱之為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教材的內容,適當地有效地揭示數學觀念講清數學方法。
關鍵詞:分式方程;教學策略;應用題分析
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應用題,既是初中階段新課標要求下的一個重要考點,又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作為教師,理解分式方程應用題在不同類型中的不同建構框架,把握基本等量關系,以及巧用相輔依存關系,將分式方程應用題本質結構特征滲透于教學中,以期達到:學生解題時化繁為簡,構建方程時快速準確,形成建模意識時強烈而清晰。
為具體、淺顯、精準陳述內容,本文借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八年級數學第155面習題4,以及第152面例三內容,分兩種類型進行簡單剖析。
在初中階段,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常見的基本數量關系比較多,比如: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等,分式方程應用題必將依據這些關系而存在。
類型一:
題目:A、B兩種機器人都被用來搬運化工原料,A型機器人比B型機器人每小時多搬運30kg,A型機器人搬運900kg與B型機器人搬運600kg所用時間相等,兩種機器人每小時分別搬運多少化工原料?
題目中的基本數量關系: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從兩個方面闡述這種基本關系,即A種機器人工作效率×A種機器人工作時間=A種機器人工作總量:B種機器人工作效率×B種機器人工作時間=B種機器人工作總量。
由于要產生分式,故表示乘積結果的量(工作總量)為已知量。即:A型機器人工作總量是搬運900kg,B型機器人工作總量是搬運600kg,
表示相乘關系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全部從A型機器人與B型機器人兩個方面的用相依關系而呈現。效率方面的相依關系:A型機器人比B型機器人每小時多搬運30kg,若設A或B型機器人每小時工作效率為xkg,則另一型機器人每小時工作效率則可用(x30)kg表示,簡而言之一個工作效率設為未知數,另一個工作效率則通過相依關系表達未知數,此時時間就以分式的形式呈現。即:A種機器人工作時間,小時? B種機器人工作時間,小時,A、B時間的相依關系(所用時間相等)即可列為方程:。
也可以利用時間的相依關系(所用時間相等)設未知數,表達未知數,比如:設A型機器人搬運900kg所用時間為x小時,則B型機器人搬運600kg所用時間也為x小時。這樣A種機器人每小時工作效率為kg,B種機器人每小時工作效率為kg,效率均以分式的形式呈現,效率的相依關系(A型機器人比B型機器人每小時多搬運30kg,)作為構建方程的等量關系:.。
類型一可拓展在行程問題、商品利潤問題等以乘積關系為基本關系量,表示乘積結果的量為已知量,相乘的兩個量從兩個層面揭示相依關系,一個相依關系設未知數、表達未知數,另一相依關系作為構建方程的依據。
類型二:
題目:兩個工程隊共同參與一項筑路工程,甲隊單獨施工1個月完成總工程的,這時增加了乙隊,兩隊又共同工作了半個月,總工程全部完成,哪個隊的施工速度快?
題目中的基本關系雖然仍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但在此類型中全部工作總量均可用抽象的單位1表示,設獨立完成的時間為x,則工作效率皆可利用這一基本關系表示為,從而產生分式,再利用各個部分工作量的和差相依關系構建方程,簡潔明了。試用類型一的模式設未知數、表達未知數、構建方程勢必產生繁雜的式子,單獨成一類型,學生易于接受。
參考文獻:
[1]因式分解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運用[J]. 鄒益民.? 中學數學教學. 2001(03)
[2]數學思想方法與因式分解的教學[J]. 裘懌盛.? 數學教學通訊. 1995(06)
[3]因式分解知多少[J]. 祁榮圣.? 數學教學通訊. 2010(04)
[4]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因式分解》的課堂教學[J]. 傅安高.? 中學數學. 19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