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問促教,就是在課堂學習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就是教師依據課文閱讀的內容,合理巧妙設置問題,有效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問促教”的要求
(一) 緊扣教材內容,切合教學重點
小學課本中的教材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主要內容,這些教材內容多是經典之作,是專家根據一到六年級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精心編制而成,可以說是幫助學生閱讀學習的最佳資料。小學語文的學習,學生都是先通過課文的閱讀、理解,最終學習字、詞、句,學會造句、寫作文,所以語文課本的課文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重點,教師一定要格外重視它的作用,適當拓展課外閱讀是合理的,但是將主次顛倒,不以課本為主要學習內容就是一種不科學的教學方式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認清楚課本內容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中,緊扣教材內容,并深入挖掘其中的知識,切合教學重點,達到高效教學。
(二) 問題設置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小學階段目前一共設置了六個年級的學習階段,雖然都處于低齡階段,各方面發育不成熟,但是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低年級剛從幼兒園過渡而來,知識層面和認知水平都局限在幼兒的階段,大腦還正處于初始開發階段,對于許多問題的概念很不清楚,教師在提問設計中,應該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將問題設置的趣味化、簡單化,旨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逐步開發大腦,而不是用復雜的問題來拓展他們的思維。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了幾年系統的語文學習,對于一些知識已經比較熟悉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的思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問題設置得更加有挑戰性和拓展延伸性了,學生即使一開始沒有思路,但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總會得到不錯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可以得到充分進步。
(三)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彼此之間總會存在差異,每位同學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不太相同,這種差異在同一階段的學生之間還比較小,不同階段的學生差異會更大。有的教師可能會同時擔任不同年級的教師,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他們可能沒有注意不同年級之間的區別,結果采取相同的教學策略去教導不同程度的學生,最后自然會產生不利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不同階段的學生或者是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他們的差異,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一) 熔煉提問語言,激發學生的回答熱情
語言藝術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實用技巧,俗話說:暖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恰當的提問語言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或許就是一句鼓勵,一個有趣的提問,就讓學生深深愛上了語文,也可能因為一句斥責,就讓學生心中產生了畏懼和厭惡。尤其是針對小學生這個群體來說,語言更具有重要性,他們心智不成熟,很難擺脫不良言論的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熔煉提問語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回答熱情。問題的設計要簡潔明了,讓學生很容易理解問題的方向,同時還要巧妙,讓學生聽過之后覺得足夠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心。
比如說以《草船借箭》一文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在引導大家熟讀課文之后,可以就題目發問:主人公明明是將箭騙來的,為什么這里要叫“草船借箭”,而不是“草船騙箭”呢?通過探究大家得知原來這種寫法更能夠突出主人公的足智多謀。再有就是最后“借來”的箭都又射向曹操陣營里面,如果只是問,主人公是怎么利用借來的箭反射給了曹操就顯得比較普通,而將問題變為“我們知道了‘既借則還,那么他是怎么把箭‘還給了曹操呢”,這種提問就會顯得更有語言內涵和趣味性了。
(二) 把握提問時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提問時機的把握對于提問效率的影響是十分關鍵的,它涉及提問的時空性,我們都知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狀況是會不斷變化的,一堂課中學生不會一直保持集中的精神去聽課,如果問題設計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就沒有它的實際效果了。小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上課容易走神分心,教師也不可能嚴格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可以盡量挑選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設計提問。
一般來說,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是課堂的前十分鐘,此后,注意力就會逐漸下降,到課堂的末期會達到最低水平。因此,教師要在課堂的黃金階段充分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在中后階段再大量提問。
(三) 采用靈活多變的提問方式,有效促進課堂教學
除了課堂提問需要注意的問題之外,課堂提問技巧更是一個關鍵影響因素,提問技巧直接影響到提問的水平質量,關系到學生能否被成功吸引,所以掌握科學的提問技巧至關重要。筆者簡單介紹三種有效的提問技巧。第一種是巧設懸念,每個人都有好奇探索欲望,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好奇心更重,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濃烈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特點,制造懸念,讓問題更有新鮮感、懸念吸引性,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第二種是拋磚引玉法,也就是教師通過情感灌輸,讓學生獲得感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方法,進而提升閱讀課堂的學習效率。第三種是鼓勵質疑,學生應該富有質疑品質,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探索的動力,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提出疑問。
三、 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意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緊扣教材內容,不斷提升自己的提問技巧,以促進閱讀教學的高效化。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1(1).
[2]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
[3]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
[4]王亞,駱文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1).
作者簡介:
魏麗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如東友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