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基石,語文作為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工具。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制度的深度改革,傳統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而單向的知識輸送也不能適應兒童的心理發展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結合教育心理學知識、教育類相關文獻以及教學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問題解決方案,以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兒童視野;教學現狀;兒童本位;學習興趣
一、 引言
學生在小學階段,思維剛剛開始啟蒙,如同一張白紙需要教師去描繪,去教導,去引導學生擁有系統性的思維。小學語文可以說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學階段的特殊性和小學語文的重要性,導致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想當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教導,而是必須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兒童視野去了解兒童,然后才能找出兒童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導。
二、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 忽視學生反饋,缺少“兒童本位”意識
由于當前的教學壓力,很多老師一味地想著怎么改進教學方法,怎么提高學習成績,導致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感受。認為老師是有距離感的,從而不敢向老師提問,是當前大部分學生的現狀。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想著從自身出發,用自己擅長的教學方式去教學生,卻不在乎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消化教學內容。認為在上課時,只要學生能夠準確地回答出提出的問題,教學就是成功的,學生就接收到了知識,卻沒有想著學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這些教學內容。
沒有考慮孩子的自身興趣和情感需要,沒有將兒童放在教學的核心本位,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往往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地將知識學透。
(二) 過分關注教學本身的內容,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確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理解其他學科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讓小學生增加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而不是讓學生讀死書。教育的本質在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關注教學內容本身,而不是從孩子自身的需求出發,對教學目標定位不夠明確,不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與質量。
(三) 教師不善于調整課堂節奏,“偽兒童化”普遍
所謂的“偽兒童化”就是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設置課堂節奏,學生礙于教師的威嚴,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堂課下來,教師感覺很充實,收獲不少,然而小學生卻是一無所獲。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經常根據編寫的教學計劃進行講解,并且總是灌輸知識,讓小學生記住哪個哪個內容,并要求進行抄寫,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生真正能記住的知識不多,而老師卻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整,這樣的結果就是,事倍功半。
三、 立足于兒童視角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對策
(一) 重視學生的反饋,突出兒童本位意識
教學中的反饋是很重要的,在教學前后,教師應該著重于學生的反饋,對教學是否滿意,教學內容是否很好地消化,而不是停于表面。教師不能將學生能回答出問題就當做教學內容已經被學生消化。提升教學質量也應該從學生出發,從兒童出發,而不是以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和學生多交流,不僅僅是在教學上,課后也應該貼近學生,多多了解他們的喜好興趣,知道他們的價值觀和思想,再以此著手。例如在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提前私下與學生交流一下,談論學生們對地震的看法與了解,和他們與地震的故事。在課上就可以將這些故事說出來,也可以自己講述地震中暖心或有趣的事情,加深學生對地震的印象,激發學生對地震的興趣,再來講解課文。這樣會很好地將學生帶入課文中的情境,使學生感同身受。
(二) 進行自由式教學,倡導自主化學習
小學是培養孩子構建系統性思維的最好階段,而自由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我發展空間,有利于孩子的思維的發展。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一篇新課文時,可以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思考問題。然后再進行分組討論,在小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可能會提出一些很幼稚的問題,或者回答的并不是老師期望的答案,教師不應該進行干預,而是應該先站在小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回答,要多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思維。創新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課件,獨具特色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兒童課堂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吸收知識的效率,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三) 將趣味性與教學內容融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少考慮學生的興趣,教師只要在一學期之內把課本知識講授完就可以了,而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的今天,傳統教育制度也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設計小學語文教學計劃時,小學教師應從科學合適的教學目標入手,從兒童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課件內容應符合兒童的興趣。由于小學生的個性,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分散的,如何讓分散活躍的思維進行集中,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改變教學方法。例如,大多數小學生都喜歡玩游戲,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游戲教學??梢越M織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活動,如單詞紙牌、猜謎等,通過游戲的方式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游戲式教學讓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寓教于樂,也可以讓學生學到課本之外的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對教師而言,提高了教學的效率,真正的事半功倍。
(四) 注重差異化發展
每一個小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雖然他們的年齡相仿,具有很多共性,但是每一個學生由于生活的環境、自身的認知能力的不同,他們的個性也會不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差異化發展,不能認為每一個小學生都是一樣的。例如,有的小學生口才很好;有的小學生書寫很工整;有的小學生認字很多,等等。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進行揚長避短的教學。差異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四、 結束語
“兒童本位”的教學理念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可缺少的,只有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將“兒童本位”貫徹落實到每一處,才能將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激發出來,為小學生營造輕松、愉悅、和諧的課堂,讓他們在游戲中培養學習興趣,在愛好中培養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王富仁.口頭生活語言·書面傳媒語言·語文教學語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03-110.
[2]劉鐵芳.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問題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4):29-32+44.
[3]朱明海.楊革新.黃壽.整體推進:閱讀教學從“少慢差費”到“多快好省”[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12):23-27.
作者簡介:
張淑玲,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清源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