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偏 徐從安

摘 要:地理實驗是高中地理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是提升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用地理實驗的形式詮釋生活化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學規(guī)律,便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樣可以將抽象的地理學規(guī)律用地理實驗的形式更加直觀、感性地展現給學生。
關鍵詞:地理實驗;地理核心素養(yǎng);實踐能力
一、 地理實驗研究現狀
當今國內外的地理教學十分重視課內外地理實驗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積極引進了地理觀察、課外考察的內容,甚至建設了地理實驗基地,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所必需的地理動手技能成為各國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核心。
美國《生活化的地理學:國家地理課程標準2012)》把地理技能表示為發(fā)現與解決問題:“提出地理問題、獲取地理信息、整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問題”具備地理素養(yǎng)的人運用地理技能進行調查、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從而做出合理的決定。美英等國十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或是校園內地理景觀的設計與觀察,如校園內水泥地面與草地地面的溫度差異比較、濕度與正午太陽高度的測定等,如英國規(guī)定高年級野外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個月,并將考察資料與成果作為考試的基本內容。
日本在《地學》課程標準中明確,地理學科的學習目標為:“在大自然的事物和現象中,對地球的結構、地球的歷史及宇宙的結構進行觀察、實驗等,使學生理解原理和定律,培養(yǎng)地理學的考察能力”。不難發(fā)現,各國的地理課程標準中都體現了對地理實驗教學的重視,利用地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與能力,已成為各國進行地理教學改革的趨勢。
我國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在室內、野外和社會的真實環(huán)境下,通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獲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活動策劃、實施等行動能力。
在現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也有相關地理實驗內容的設計,如人教版必修一“熱力環(huán)流實驗”“三圈環(huán)流模型的制作”“山前洪(沖)積扇的形成”等,湘教版必修一“簡易測量學校所在地某日正午太陽高度角”,中圖版必修一“尋找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證據”等。但在各版本教材中,還有一些可以設計地理實驗的知識點,如“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區(qū)的土地荒漠化”等,都可以形成有學生主動參與的地理實驗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地理實驗資源系統性的開發(fā),在課程改革推進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地理實驗很好地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并且更能與常規(guī)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便于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二、 地理實驗提升地理實踐力
地理核心素養(yǎng)應該體現在“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方面,這也是地理學科課程建設的核心所在。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考察、實驗、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有助于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huán)境及其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參與到有目的性的地理實踐活動中,或是教學演示實驗,或是學生操作實驗等,促進與他人的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所以,地理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實踐性的地理實驗,是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首要因素,這就需要一系列的實驗課程來實現。地理實驗課程的設計以達成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為基本前提,以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踐證明,地理實驗學習能夠改變傳統高中地理課程學習方式的不足,可扎實地培養(yǎng)學習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驗是學習實踐學習的重要手段,需要學生對實驗本身相關知識體系有完整的建構,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有目的的設計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洋流的模擬實驗、熱力環(huán)流實驗、實驗模擬常見天氣系統、不同下墊面狀況下,氣溫日變化的差異,導致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等等。特此選擇導致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模擬實驗來模擬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的發(fā)展過程。
探究內容:導致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探究實驗(模擬實驗)
實驗材料:干燥的沙土、潮濕的沙土、干燥的水稻土、草皮、四個功率相同的同品牌吹風機
實驗過程:
1. 分四個小組自選組員和實驗課題,依次上臺實驗和講解,并完成表格1。
2. 每組隊員分別用吹風機水平吹動干燥的沙土、潮濕的沙土、干燥的水稻土、草皮,觀察不同的地物在吹風機吹動下的變化情況,吹動時間為30秒。
3. 請各小組代表解釋觀察到的結果
以干燥的沙土與草皮實驗對比發(fā)現
總結:
很顯然,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能夠很好完成“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的目標,這一充滿生活氣息的地理實驗,緊扣其他生活事件。教師提供的生活實驗情境作為教學的“跳板”,實現由教師到學生的轉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甚至學生會產生這樣的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可以用生活中的常見工具模擬,并從實驗結果的觀察與總結,學生很自然地對學習目標體系化,并內化為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三、 地理實驗與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思維轉化
地理實驗作為地理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在于更直觀地、感性地認識地理現象,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地理現象前后的地理學規(guī)律。同時地理實驗設計與操作過程中,會適當地選取一些地理實驗的主要影響因素作為參考,而弱化了其他的相對來說影響較小的因素。從生活中地理現象走向地理實驗本身就不會把所有的影響因素全部的考慮進去,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最終的實驗結果,換句話說即是地理實驗是從生活走向地理。
地理核心素養(yǎng)需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實踐能力的提升又需要利用學生已知的地理經驗和知識儲備,設計出更加生活化的地理實驗,要求學生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要求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從地理走向生活。
因此,教學不能只求只有“生活化”的具體的思維結果,也不能僅僅從抽象理論的空中樓閣上高談闊論,并且從地理核心素養(yǎng)角度看,一種能夠聯系生活與理論(原理或規(guī)律)的思維轉化能力是必須的。兩者在應用過程中,易造成學生思維存在抽象與具體間的脫節(jié)現象,無論是通過地理實驗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抑或是作為提升學生地理實踐能力重要途徑的地理實驗,都需要在學生學習地理過程中發(fā)揮足夠的影響力,學生的思維基本如啞鈴結構般的兩端,在學生的生活維度和知識能力維度的有機協調才能發(fā)揮足夠強大的作用。
四、 結語
地理核心素養(yǎng)作為地理教學的核心,其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引導作用已初見成效,一線教師在其理論指導下,不斷完善教學理念。當然,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培養(yǎng),需要一個成長進步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偏差在所難免,作為一線教師更不能因為一時的阻力而對之全盤否定,不足之處也許恰恰是我們對理論工作或是實踐工作的不足。應該相信,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途徑是多方面,而地理實驗作為一種易被忽視的重要手段,應該更多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隨著地理核心素養(yǎng)理論的不斷完善,其檢驗手段也將趨于多樣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邱鴻亮,王露.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中的“核心觀”——“生活化的地理”與“地理化的生活”的對比研究[J].地理教學,2016(9):6-10.
[3]楊萬力.地理實驗教學功能舉隅[J].地理教育,2017:71-72.
[4]周旸.我國中學地理實驗設計研究綜述[J].地理教育,2015(11):13-14.
作者簡介:李偏,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徐從安,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