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學科,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工作,他對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此外新課標要求小學體育教學,必須要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落實到位。在落實體育與健康教學任務的同時如何踐行立德樹人,是值得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學工作者思考的問題。因此,本文在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基礎上,著重論述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如何將立德育人理念落實到位。
關鍵詞:體育;立德樹人;實踐教學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體育教學,作為我國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承擔著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運動技巧能力的任務,并且還承擔著陶冶學生思想情操、磨煉學生的耐力與意志力、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擔。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都會對學生起著無形的示范與深刻影響。“立德樹人”作為小學體育教育的基本教育任務,要求廣大的一線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實施“德育”教學,增強育人教學效果。
一、 開展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
不可否認的是,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素質、體格以及意志力等皆有所不同,因而存在部分學生在面對跳高、單杠運動等體育活動時,常常存在著嚴重的畏難心理,如害怕吃苦、摔倒、臟亂以及膽怯等表現。當學生出現上述情況時,首先教師不可過于批評或責備,而是要仔細傾聽學生不愿意參與運動項目的原因,待了解清楚原因后,再“對癥下藥”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例如在“定向跳遠”的體育訓練活動中,教師可以用熱情的態度、溫和的語氣鼓勵學生先設置跳“1.4米”的小目標,當學生完成這個小目標之后,教師要給予表揚與掌聲,之后再引導學生設置1.5米、1.4米……的小目標,如此循序漸進,相信學生必定會逐漸克服以往對跳遠項目的畏難情緒,最終才能培養學生勇于挑戰、堅韌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質。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
二、 巧妙處理突發運動事件
眾所周知,體育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化發展的教學過程,各種各樣突發事件時常發生。因此要求教師要機智巧妙地處理各種突發運動事件,同時注意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將“立德樹人”理念滲透其中。比如,在展開一些體育競賽活動時,部分小學生會因為爭搶好勝的心理,為了獲得好成績而弄虛作假,做出違反比賽規則的行為,此時便要求體育教師仔細考查學生的參賽表現,而是發現有違規行為則要及時進行處理,采用合適的教育方式來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或批評、或要求檢討等,最后要向學生講清楚誠實、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等,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道德思想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巧妙借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突發性運動事件,將此類事件機智地轉化為德育教育的典型事例。例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200米”項目中,有學生雖然在比賽中跌倒了,但是他很快地站起來忍著傷痛繼續奔跑,即便他最后沒有拿到好成績、好名次,但是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并在其他學生面前表揚他跑完全程、英勇頑強的精神,進而把“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自己”這種良好的精神理念傳遞給學生,如此今后學生在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挫折與磨難時,才不會輕言放棄,才會積極進取、永不言敗,這便達到了體育教學“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三、 培養學生陽光的心理
健康,從廣義上來說,包含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這兩個層次,然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都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現代社會競爭愈發激烈,背負著家長殷殷期盼的學生,往往承受著極為嚴重的學習壓力,所以現今中小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越來越突出,逐漸受到了國家與政府的關注,因此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力納入了體育學科“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中。調查報告顯示,小學生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脾氣暴躁、厭學心理、沉迷網絡、自卑敏感等表現,雖然這些表現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若不加以重視,則久而久之必定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針對上述心理問題,體育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培養學生陽光心理的教學任務。首先,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學習態度與人生態度,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400米接力賽跑”“籃球比賽”以及“拔河比賽”等團結競技類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團結進取的良好精神。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比如,在小學體育長跑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訓練活動的時候,要找準滲透德育的切入點。可以想象,部分學生在長跑訓練活動中,因為意志力薄弱一定會選擇放棄訓練。而在這樣的時候,教師可以乘機滲透德育內容,讓學生深深地懂得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對此,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時,要盡可能采用激勵性的詞匯來評價學生,多肯定贊美學生的行為與表現,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出現的良好品質進行表揚;而對學生出現的種種小錯誤,則要耐心教導。最后,要培養學生友好交際、尊重他人的良好行為。以小學體育足球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停球動作要領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講解各種停球的基本技巧及動作要領,還要讓學生明白在停球過程中如果抬腳過高會給身邊的隊員帶來潛在的危險。而這也正好可以滲透尊重對手、為他人著想的德育內容。如此一來,教師就可以將德育和小學體育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在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益的同時,提升德育滲透的實效性。總之,教師在各種針對性的體育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善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學會關心他人,幫助別人,與人友好溝通。
綜上所述,在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落實到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時,要求體育教育必須要從小學生當前身體發展情況與認知特點出發,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充分挖掘體育教學資源與素材。此外,教師要對學生展開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在出現突發運動事件要巧妙處理,注重培養學生陽光的心理,如此才能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基礎上,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最終才能將“立德樹人”教育工作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蔡猛.基于“立德樹人”理念下美國SPARK課程對小學生德育影響的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2]蔣紅英.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德育滲透的研究[A].2019:2.
[3]李萌.中小學體育德育現狀和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陳小梅,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南太武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