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教育”概念的提出為高中物理教學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契機。“互聯網+教育”是一個新理念,其與現代教育之間的結合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物理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理科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更加優質地物理學習。本文就““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方法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高中物理;教學實踐
“互聯網+教育”是一種具有創新性質的教學方法,在互聯網中不僅包含海量的教學資源,還能使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進行檢索,為學生提供信息化、自主化以及在線化的教育。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對“互聯網+教育”模式形成正確的認識,根據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物理課程的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方法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
一、 合理配置教學軟件與硬件
要想真正構建“互聯網+”教學模式,需要一些信息化的教學設備,比如,計算機、路由器、交換機等,更重要的是,網絡化學習環境一般是在電子教室,為了避免學生之間在學習中形成互相干擾,每臺計算機還需要配置一副耳機。另外,在硬件設施完備的條件下,選擇合適的教育軟件也是教師應該重點考慮的一個方面。只有將硬件與軟件合理搭配,才能達到構建“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目標。
二、 根據教學目標科學設計課程方案
設計課程方案是“互聯網+”教學方法順利實施的前提。“互聯網+教育”模式體現在兩個方面的特點,一個是開放性,另一個是診斷性。首先,開放性教學的實施原理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渠道并不局限于教材,獲取知識的方式也不局限于教師的講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其布置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學習任務,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其次,診斷性教學的實施原理是學生接受互聯網測試,教師根據反饋結果,對學生在物理課程方面的學習能力以及遇到的學習問題進行量化,精確到每一個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教學的目的性。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互聯網反饋而來的結果為學生設計接下來的學習任務,實現個性化教學的目標。
三、 引導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中完成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環節是“互聯網+教育”模式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互聯網+教育”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范圍、學習空間以及學習渠道得到拓展。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還能使學生在系統性學習模式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在每節課開始之前應該為學生設計學案,使之成為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主線。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設計疑問,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并在微課中為學生講解一些重難點以及自主預習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每節微課的時長應該盡量控制在5分鐘之內。教師可以在微課中融入一些圖片、動畫或者視頻等形式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15分鐘的自主學習時間,當學生完成預習,教師開啟下一個教學環節,也就是對預習成果進行檢測。互聯網會自動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估,課堂檢測的結果可以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例如,教師講解到“運動的描述”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將本章節的知識點總結下來,將其融入微課當中,比如,時間、位移與加速度的概念、影響物體運動速度的因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像等。學生在15分鐘內進行自主預習。預習環節結束,學生需要通過互聯網進行測試,形成預習反饋結果。
四、 積極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活動
教師在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層次性,但是小組之間的綜合學習能力保持一致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當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信息化程度,還能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意識。例如,教師講解到“運動的描述”這個部分時,涉及一個“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中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為每個小組的學生準備相應的實驗用具,比如,打點計時器、紙帶等,使學生在合作實驗學習環節能準確畫出速度—時間的圖線,并能求出相應的加速度。每組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應該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將學習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為學生設計一份測試題,用來掌握學生對本章節的內容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輔導。另外,在課程結束之前,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為每個學生發一份課后作業,學生完成后利用教學軟件傳輸給教師。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將“互聯網+教育”模式實際應用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當中已經成為了教育向前發展的關鍵一步,對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教師在對“互聯網+教育”模式形成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可以根據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通過合理配置教學軟件與硬件,根據教學目標科學設計課程方案,引導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中完成自主學習,積極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活動的方式構建“互聯網+”教學模式。通過本文對“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方法展開的一系列探究,希望能為促進高中物理教育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富忠.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云”模式的建構芻探[J].成才之路,2018(6):26.
[2]林妹.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策略的研究解析[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2):191-192.
[3]葛意.分析新課標及互聯網下高中物理教改方向[J].智能城市,2017,3(1):166.
作者簡介:
馬婷婷,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