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德育教育,指的就是教師帶有目的性地對學生品德加以培養的活動。如今,高中生肩負著社會建設以及國家發展的重任,因此促使學生進行健康成長以及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在生物教學當中對德育教育加以滲透,可以對高中生的道德素養加以培養。本文以“遺傳變異”為例,對生物教學當中德育教育的具體滲透加以探究,以期給實際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德育教育;遺傳變異
眾所周知,生物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門自然科學,同時也是新時期科學研究的前沿以及熱點。而怎樣將生物教學和德育教育進行結合,這是所有生物教師面臨的一大問題。近年來,伴隨生物科技的不斷發展,其在眾多領域當中都有著重要應用,并且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其實生物學科本身就擁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教師在備課期間應當對其中的德育內容加以挖掘,進而在課堂教學當中對德育內容進行有效滲透。
一、 幫助學生樹立起遠大理想
新時期,教師任務就是按照既定目標對學生進行培養,想方設法對學生內部動機進行激活,促使其對自身不足加以認識,并且自覺對不足之處進行完善。我國擁有燦爛文化以及悠久歷史,在教學期間,生物教師除了要對歷史文化進行運用,以此來對學生民族自豪感及自尊心進行激發之外,同時還要對生物科學已經取得的成就進行講授,幫助學生樹立起遠大理想。例如,在對遺傳變異有關內容加以講授期間,生物教師可對“我國成功培育了克隆羊”、成功培育出旱稻這些科研成就加以介紹,向高中生說明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乃是新時期最具活動的一門學科,生物科技已經在很多領域都得到重要應用。以此來激勵學生對這些科學家身上的刻苦鉆研精神進行學習,幫助其樹立起遠大理想。之后,生物教師可對袁隆平因培育出了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而獲得世界金獎、我國首例試管嬰兒這些重要成就加以介紹,這樣能讓高中生看到祖國未來發展前景,并且對生物科學具有的重要作用加以認識。
二、 實施愛國教育
現階段,生物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態系統具有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學期間對生態環境具有的多元性以及多樣性加以講授,同時要向高中生介紹當前我國遭遇生態環境的威脅期間做出的一些努力以及抗爭。教師通過講授這些知識,可以讓高中生為我國擁有大量動植物的資源感到自豪,同時還能增進學生愛護環境,提高其對這些資源進行合理開發以及利用的意識,從而對高中生的愛國主義這一思想進行培養。實際上,在高中時期的生物教材“遺傳變異”這一章節當中就提到了科學家袁隆平,其培育出兩系法的雜交水稻,所以被稱作糧食生產領域的綠色革命,這一成就使得我國水稻翻了好幾番。通過介紹這些成果,能夠對國內科學家具有的智慧加以展現,進而激勵學生愛國熱情。
三、 增強倫理方面教育
近年來,生物科技實現了迅猛發展,其在眾多領域當中都有著重要應用,例如“遺傳變異”這一章節當中的轉基因、人類的基因圖譜和人物克隆這些技術都對人類生存以及生產擁有革命性的影響以及意義。上述技術不僅給醫學醫療、生活實際以及農業生產帶來十分美好的前景,同時還讓人們清醒認識到:這些技術如果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則人類必將墜入黑暗的深淵之中。因此,生物教師在對實施教學期間,應當實施倫理教育,并且通過無償獻血這一活動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引領學生進入到積極、健康的生物世界當中。
四、 實施健康人格方面教育
教學期間,生物教師應當實施健康人格方面教育,進而對德育內容加以有效滲透。例如,在完成“遺傳變異”章節當中“基因表達”這一內容的講授之后,高中生已經明白每個人手相以及指紋全都不一樣的具體原因。所以,生物教師可給高中生講授《看手相》這個故事,如羅杰是一個黑人小孩,自小就在紐約貧民窟當中長大,小學期間,羅杰存在很多惡習,這讓他的老師非常苦惱,并且絞盡腦汁幫助其進行改正,但都沒有奏效。之后,教師發現班內的很多兒童都十分迷信,因此其在授課期間便增加了一個內容,即給兒童看手相,借此來鼓勵兒童。于是,老師對羅杰說:我看到你的小拇指修長就知道你將來一定是紐約州州長。那時羅杰非常吃驚,這是因為其長這么大都沒人表揚過他。于是羅杰一直都記得教師這句話,同時相信教師的手相寓言。從那天開始,羅杰每一天都按照州長身份來要求自己。最后,在羅杰51歲的那一年終于成為美國首位的黑人州長。非常顯然,手相并無高低貴賤之分,然而手相卻讓羅杰產生了自信。通過這個故事讓高中生認識到,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艱難困苦,然而不管遇到了什么苦難,都不能失去信心,進而在生物教學當中實施人格教育。
五、 對高中生的責任感進行培養
實際教學期間,生物教師應當對社會方面的責任感進行滲透,促使學生將品德規范和行為實踐進行結合,讓學生通過品德意識對自身行為加以規范,進而增強其社會方面的責任感。實際上,社會并非由無數獨立個體構成的,其實是不可分割并且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對于每個公民而言,社會責任都表示其堅持道德方面的正確主張以及真理,要對生物科技進行正確運用。例如,在講授“遺傳變異”這一章節內容期間,生物教師除了要讓高中生對生物科技具有的優勢以及給各領域帶來的重要貢獻加以了解之外,同時還可對濫用生物科技的嚴重后果加以介紹。教學期間,生物教師可借多媒體對一些科幻類、災難性的電影片段進行播放,如《阿凡達》,進而讓高中生認識到,應當對生物科技進行嚴謹使用,幫助其樹立起社會方面的責任感。
六、 結論
綜上可知,教學期間,生物教師應當對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提出的一些要求加以重視,對教材當中的德育內容加以深入挖掘,善于在課堂教學當中對德育內容加以滲透,進而對德育教育進行強化,讓高中生肩負起社會建設以及國家發展的重任。所以,教學期間,生物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樹立起遠大理想,實施愛國教育,同時增強倫理方面教育以及健康人格方面教育,進而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王井志.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J].教書育人,2018(19):39.
[2]齊瑞.滲透德育教育,深化生物教學課程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39.
[3]馬雪麗.淺議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2(12):32-33.
作者簡介:
馬軍山,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廣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