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瓊
摘 要:近年來,市場經濟變得越來越完善,但是,政府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斷惡化,導致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想要在激烈的環境中站穩腳,就要強化內部控制建設,這是由于它對我國經濟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建設,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基于此,文章結合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控制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為同行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即為了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幫助單位充分利用各類資源,使其管理達到預定效果,而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調控與監督的過程。在行政事業單位環境中,其內部控制部門對整個單位經濟水平產生直接影響,內部控制能夠體現其價值,主要表現在內部治理環境是否合理,監督手段是否完善,監督的實施是否具有行政權。因此,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部門的行政機構對單位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內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實現,它將發揮積極作用的實現財務戰略和轉型的總體戰略目標的領導。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中的問題
(一)不健全的內控體系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監督體系起步較晚,有的單位雖建立了內控監督部門。但是,執行制度的缺失導致內部控制機制的缺失,最終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導致單位資源配置不合理,無法為單位管理人員提供真實的指導。因此,行政機關設立了內部控制部門,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夠,使得內部控制部門虛擬化。國外在對商業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時,大多是由內部和外部的監督者來控制,而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這種意識。因此,我國的內部控制與監督制度不完善,不能內外控制相結合,不能統籌規劃監督職能,進而導致單位發展模式的紊亂。
(二)缺乏對內部控制的認知
在當前經濟體制下,行政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理念意識直接影響著單位發展戰略,各單位內部控制部門是向領導部門提供寶貴意見的部門。如果員工缺乏內部控制的認知能力,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部門的重要性,就會導致內部控制部門無法真正工作。雖建立了此部門,但該內控部門缺乏工作能力,如同一個虛設部門,無法發揮它的用途。也就無法為單位會計部門信息進行監控,加之缺乏財務風險防范意識,無法合理配置資源,從而對整體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內部控制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合格的內部控制制度,促進本單位的發展。內部控制人員應監督財務部門在數據收集整理方面的職能,控制物流部門資源的合理配置,為管理會計部門提出合理的發展方向。但是,當前,由于我國事業單位對內控監督缺乏理解,工作人員綜合能力無法滿足工作需求,導致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構建內控部門時,工作人員大都是財務會計部門調過來的,導致這些人員專業能力欠缺,不能真正促進內控部門工作的開展。
(四)缺乏風險評估和反饋機制
由于內控監督體系不完善,在對內部控制管理時,仍存在一定的風險。若想要促進事業單位穩步前進,就要采取風險預防對策,盡量避免不利因素,使他們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然而,盡管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都有風險評估體系,但仍不完善,導致了風險防范的失敗。因此,缺乏風險評估體系無法對風險進行預測,導致單位未來發展中存在未知因素。所以,缺乏健全的風險評估制度是不明智的行為。我國大多數單位雖已建立內控監督部門風險評估體系,但無法得到及時反饋。這樣就導致風險評估工作不能真正落實。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策略
(一)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
隨著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整體部門構造趨于合理化,而內控部門是整個單位的重點。因此,想要維持整個單位構造的合理化,確保財務信息不被泄露,保證單位行為規劃按計劃進行,就要建立內控部門。將內部監督控制到位,而不是虛擬的、沒有作用的監督部門。對單位財務、后勤、管理人員有錯誤的,應當給予適當的處分。此外,單位內部嚴格控制,實時關注動態,確保信息的真實性。
(二)提升對單位內部控制的理解
由于行政機構經常打表面牌,如果工作效率高,單位是好的,是合格的,因為這種東西的存在,導致的長期危機管理機構、單位內部控制部門是一個純粹的形式,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不充分發揮內部控制職能,就不能發揮單位的作用。特別是隨著管理人員理念意識的提升,以及信息技術的實行。因此,提升單位管理人員理念才能促進下屬人員觀念的更新。管理人員內控意識提升后,才能帶動全員強化內控意識,確保管理人員結合管理會計部門提出的建議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三)提升內控人員綜合素質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部門面臨問題逐漸增多,這就要提升對內控部門人員是否勝任的重視。提升內控部門工作人員專業素養,培訓現有員工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加強員工的溝通,使其具備足夠的與各部門溝通的能力。另外,要對員工進行會計、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及時發現每個員工的漏洞,提供點對點的指導,解決每個員工的問題,提高員工的綜合能力。此外,在招聘新員工時,要完善招聘要求,檢驗我們是否具備專業能力,確保吸收有能力的人員,在新老員工的配合下促進單位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完善風險評估和反饋體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單位風險評估體系,才能促進內部控制和監督。一是建立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文化,全面參與財務風險管理。只有在文化層面加強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才能形成整體的風險觀念。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文化是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其目的是識別和防范風險。因此,有必要建立適合本單位的風險文化,確保風險評估體系的合理構建。第二,適當使用風險工具,以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正確學習使用風險工具。更常見的是風險轉移、風險規避等。風險轉移是指以某種方式將單位的部分或全部財產風險轉移給他人的一種方法。風險規避是指在財務管理方案的選擇過程中,對各種方案所造成的財務風險進行統一的評估和規劃,以確保財務目標的實現,確保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國的行政機構的發展不僅需要法律體系的持續改進,但也不斷提高全體員工對內部控制的意識,建立一個完美的評價和反饋系統的內部控制,因此,行政機構更好地服務人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丁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難點和解決對策[J].經貿實踐,2018(24):226+228.
[2]陳建明.淺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J].經貿實踐,2018(2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