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梅
關鍵詞:現代制造業 ?業財融合 ?經營發展
通常意義下,業財融合的內容有以下三個大的部分:第一對風險的管理與控制。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在進行對風險的合理評估后保證企業的效率得到提高,形成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高效合作,加強二者間的聯系,穩定風險,確保風險的存在率低于一般水平;第二則是實現業財融合的資源得到更好的優化。這要求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的同時要充分的考慮到企業與客戶的需求,實現二者的最大利益化,這就涉及到了業務的分析以及預算的調整;第三在于對業財融合的財務分析。它是通過對財務與業務信息的整合與傳遞,不斷地推動這兩個部門的交流與聯系。財務分析工作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對數據和業務的分析。一是考驗財務人員對于數字的敏感程度,這關乎財務人員的能力,考察他是否可以通過數據看到數據背后真實的業務背景;二是對企業的業務定位的因果歸類,財務工作者從事業務工作,從業務的角度思考財務管理。
(一)深入理解業財融合的理念
受傳統財務管理理念的影響,對認知和理解上都存在一些差異,所以部分制造業并不能明確的理解業財融合這一理念,對它的接受度也不高。但如今業財融合的目標已經發生了變化,更加趨向于協同發展與支撐決策,更加注重推動企業的價值得到增長。此外,傳統的財務職能主要由交易業務、事后核算組成。而現代的財務職能交易業務僅僅占到百分之二十,縮短了近三分之一,而主要的導向已經變成了價值整合的決策支撐。所以企業應該注意到使管理層和員工明確的認識到業財融合的優勢,對這一模式進行深入的學習,促進企業與業財融合的有效結合。其次通過培訓宣傳的形式,讓員工加深對于業財融合的理解,認識其必要性與重要性。業財融合有他存在的優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增長。
(二)熟練掌握業財融合的辦法
在企業員工對業財融合這一理念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還應使其學會如何正確且熟練應用。首先,在制造業整個行業來看,要想使業財融合得到更好的應用,應向取得成功的企業學習并借鑒相關的經驗,并對其總結,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收集,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動制造業進行業財融合,實現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其次,在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的發展應該與科技相關聯,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技術,對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調節,為企業財務工作的開展提供相關的準備條件;最后,要想業財融合達到理想中的效果,企業可以對員工展開相關的業務能力的培訓,或者派財務工作者直接到業務部門工作,把財務管理知識運用到業務工作中,深研業務的本質,才能發揮業財融合真正的價值與功能。企業的財務分析的數據與企業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通常認為嚴格控制費用是降本增效的不二法門,現在我們要從固有思維中跳出來,用數據來證實如何科學地降低成本。因此,員工需要熟練的掌握業財融合的辦法,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不斷夯實基礎,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奠定基礎,促進業財融合的發展落到實處。
(三)建立穩固業財融合的基礎
企業為確保業財融合的順利開展,應該為其打下牢固的基礎。可以設立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管理人員的交流制度,或者是高層人員的交叉分管,如財務副總分管銷售部門,使得業財融合工作順利的開展,為其打下一個穩固而又堅實的基礎,促進進一步的融合。同時,劃分具體的科目明細,對具體的數據進行統計與核算,實現各個環節都有一定的數據作為支撐,實現財務核算工作的清晰化與透明化。將業務、財務和信息工作合理的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黃麗,黃天齊.大數據下財務管理的挑戰與創新思維[J].企業管理,2018 (01):114-116.
[2]張萬華.大數據視角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探討[J].財會學習,2017 (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