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瑛
漁業部門的總投入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是漁業使用其他產業部門的產品或服務等中間投入;二是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等最初投入。
本文分析的相關數據來自浙江省統計局公布的“投入產出流量表”。部分漁業發展的數據,來自相應年度的“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因統計部門每5年發布一次投入產出表,一般為逢年份尾號為2、7 時發布,本文選取浙江省2007年投入產出表和浙江省2012年投入產出表作為數據分析基礎。
中間投入率作為開展中間投入分析的主要指標,是指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投入與總投入的比值。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其中,xij表示部門i分配給部門j作生產使用的產品價值量,zj表示部門j的增加值合計,Fj表示產業部門在生產過程中投入到其他產業部門的中間投入率。
某產業部門中間投入率越高,該產業部門在生產過程中投入到其他部門的產品與服務總量也就越多,表明該產業部門的附加值就越低,也說明該產業部門對國民經濟中其他各產業部門的帶動作用也越強。一般而言,中間投入率高于50%的產業為“低附加值、高帶動能力”的產業;中間投入率低于50%的產業為“高附加值、低帶動能力”的產業。
根據式1,利用2012年浙江省投入產出流量表開展測算,結果可見表1。
由表1可知,2012年漁業的中間投入率為 0.4140, 低于139個部門的平均值(0.6654),位居第120位,與排名第一的“飼料加工業”的0.9240相差了兩倍多。
與2007年的測算結果相比,漁業的中間投入率下降了0.0112,降幅較小,且排名仍維持在第120名,說明漁業部門在經濟活動中對其他產業的投入之和呈基本穩定的趨勢。
中間投入率的數值,表明了漁業總產出中約有41.4%的中間投入,小于50%。這說明漁業屬于低投入型部門,有“高附加值、低帶動能力”的產業特征。這說明與其他部門相比,漁業對上游產業的帶動能力較弱,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某產業部門的中間需求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其他產業對它的消耗之和,一般采用中間需求率來進行分析。中間需求率是指國民經濟中各產業部門對某產業部門產品的中間需求量與某產業部門產品的總需求量之比,公式可表示為:
其中,Gi是指產業部門的中間需求率,其他符號意義同前文。
通常情況下,中間需求率越高的產業部門,表明具有生產資料型產業的性質越強,也越接近于原材料行業,生產的產品作為其他部門所需原材料的規模越大;相反,需求率越低的產業部門,表明更傾向于提供最終消費產品。因此,從本質上來說,中間需求率就是反映各產業的產品作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比例的情況,其值越高,表明該產業部門對國民經濟中其他各產業部門的影響力和制約力也越強。
根據相關數據的測算,2012年漁業的中間需求率為0.4299,低于139個部門的平均值0.5291,數值與排在首位的“開采輔助服務和其他采礦產品”相差了兩倍多,位居第83名。相關數據可見表2。
與2007年的測算結果相比,2012年漁業部門的中間需求率下降了0.2241,低于平均水平。且排名上較2007年的第59位下降了24個名次。這表明浙江省漁業對國民經濟中其他各產業部門的影響力和制約力有所下降,漁業部門生產的產品作為其他部門所需原材料的規模出現了下滑。
在投入產出分析中,按照各部門的中間需求率和中間投入率,我們將國民經濟產業劃分為四種類型部門。具體分類的標準可見表3。
根據表1、表2的計算結果,以及表3的分類判斷標準,對比最近兩次的投入產出調查數據可發現,浙江省漁業部門的產業類型特征發生了變化:從2007年則為中間產品型基礎產業(I類),轉變為2012年的最終需求型基礎產業(III類)。這表明,目前浙江省漁業屬于“高附加值、低帶動能力”、偏向于提供生活資料的產業部門。
(一)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加大對漁業部門投入力度
一是要通過加大漁業資源保護力度,為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繼續完善伏季休漁制度,帶頭執行伏季休漁制度;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工程;二是加大對漁業部門的資本、科學技術和現代化設備投入,尤其是在休閑漁業、海洋科教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從而提高漁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使其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三是大力構建多層次、多功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休閑漁業品牌體系,大力發展海洋游釣業和海洋觀光旅游業,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漁業、科技漁業等。
(二)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形成現代漁業產業體系
漁業生產不再一味的以產量論英雄,優化漁業結構,加速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制定協調發展的產業方針政策;結合漁業發展的特色,整合區域優勢資源,著力發展休閑漁業、觀光漁業、體驗式漁業等多樣化的產業;積極發展遠洋捕撈,大力拓展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統籌推進水產養殖業、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醫藥業等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現代漁業產業體系。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為漁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加大漁產品對外貿易扶持力度,針對加工出口企業給予政策扶持,采取如貸款貼息、提高水產品出口退稅率等舉措,進一步減輕漁業企業負擔,提高漁業企業盈利水平;二是將漁業作為農業投入的重點領域,引導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入,加大對重點漁業市縣和重點漁業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促進漁業發展轉型;三是改善漁業企業的融資環境,對于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所需的資金需求,通過制定金融支持政策給予定向的支持,鼓勵和支持發展融資租賃類金融機構,加大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為漁業企業發展創造健康積極、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萬淑雅,王穎.基于產業結構優化的我國海洋漁業發展[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9,06,28.
[2]菅康康,俞存根,陳靜娜,趙繁,辛藝.新時代浙江省海洋漁業產業結構分析與建議[J].中國漁業經濟,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