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
關鍵詞:財務風險 ?內部控制
有經濟活動則必然帶來相應風險,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必然會面對財務風險,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融合和市場主體的不斷更新,財務風險的種類和表現形式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如何通過強化內部控制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
(一)財務管理制度運行不規范
本文主要是指財務的管控制度制定和執行不規范。首先企業在制定財務管理規范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本單位的財務流程,在本單位的流程基礎上落實相關制度規定,但是企業的管理方法不一樣,也就導致每一家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不一樣,因此在落實上也就情況各異。對部分中小企業來說除了管理主要依賴于企業的創始人個人決定,企業本身沒有財務制度,或者說企業的財務決定全部依賴于領導的個人經驗,這種經驗判斷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企業的財務制度根本得不到落實,也是高風險的。
(二)對于企業資產的管理不規范
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來說,流動性風險是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而流動性風險的影響因素非常的多,但主要表現在管理上的問題,對于企業的現金流管控不到位,尤其是企業利潤的分配不科學,導致企業的貨物流動性不強,大量資產積壓,進而引發流動性風險。同時當前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非常大,管理者能否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其余的投資計劃和生產計劃將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如果不能科學的進行決策,那么企業將會在市場的大潮中被重新洗牌。
(三)管理員風險意識不到位
這里的管理人員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二是企業的財務人員。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于財務不重視主要表現為,將財務管理視為會計核算,不用管理會計的管理方式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研判,對于財務風險缺乏有效的認識和預判,進而導致對市場預判不準,投資計劃缺乏科學性。財務人員風險意識不到位會導致財務管理不能按照規章制度有效的落實,相關財務數據缺乏真實性,對于財務信息的利用和分析不到位,不能夠為決策層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一)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首先,是從制度入手,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確保財務管理規范化,流程化,同時要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崗位風險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措施,強化人員崗位的風險管控。其次,從財務體系構建入手,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即使對財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查找,有效的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對于高風險的財務問題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安排專人對市場進行檢測,時刻掌握市場動態,降低外部風險的影響,強化風險的預判。
(二)加強預算管理
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即核心就是強化預算現金流的管理,強化對現金流的控制,避免資金閑置或者資金鏈出現斷裂。加強預算管理就要保證財務資金的使用嚴格按照企業的預算進行,在企業預算的制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市場的情況以及企業運營狀態,合理的分配資源,抓住市場的有利時機,確保資金分配合理高效。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預算執行,減少增加預算或者修改預算的情況發生,預算的制定和執行需要相關人員完全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及未來發展方向,因此最合理的方式是有其核心人員組成預算管理小組,編制審定企業預算,核撥預算費用。
(三)加強財務內部控制
管理者要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全方位的加強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首先,認識上要高度重視財務風險問題,提高財務部門在企業的話語權,緊緊圍繞管理會計和核算會計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其次,強化內部控制體系的執行,嚴格按照內部控制體系標準進行企業管理,不斷完善企業的生產計劃,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的配套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實現內部控制體系的全流域監控。
參考文獻
[1]竇桂榮.企業集團財務管控信息化建設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18,2?(6):123-127.
[2]史文博.基于財務信息化視角下的跨國集團財務集中管控與實施策略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