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梅紅
關鍵詞:最新稅收政策 ?企業 ?利與弊
自2016年“營改增”、“金稅三期”系統全面上線之后,國內稅制得到史無前例的迅猛發展。近一年,國家又不斷出臺實施越來越多利民便民的稅制改革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車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方面稅種,比如將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提高至五千元,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費用的規定,將省級及省級以下的國稅和地稅合并,將制造業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將“五險”交由稅務機關來收取,不斷推動減稅降負的實施,這些稅收政策對企業來說有利有弊。企業在遵紀守法經營的基礎上,以依法納稅為準則,制定相關的應對舉措,節省稅收的支出,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
(一)有助于推動稅收制度簡化合并,優化營商環境,更加便民
在增值稅改革方面,早前國家大范圍推行“營改增”政策,縮減了增值稅的稅率檔次,精簡了增值稅率,接著間隔不到一年的時間,又下發了調減增值稅稅率的通知,一方面有利于企業對復雜的交易迅速做出一致的判斷,有助于提高增值稅的征收效率;另一方面,總體上降低了商品總價,進而減少企業的采購支出,顯著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擴大企業對商品的需求。同時,由于國稅和地稅歸并,我國稅收制度趨于簡化。
(二)利于推動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推動供給側改革
國家的稅收體制改革的發展趨勢是健康、環保、綠色。因此生物醫藥行業、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等迎來了“春天”,而煤炭、石油、汽車、鋼鐵、電力等相對高污染、高消耗的行業則面臨著轉型、整改的境遇,甚至出現了大規模關停、破產的現象。
同時,隨著“營改增”及增值稅稅率下降等政策的頒布,對制造業、農林牧漁、交通運輸等行業有較大的影響,國家大力鼓勵傳統制造業往智能裝備、精密控制等高新技術方向發展,鼓勵現代服務業往研發、高技術服務等方向發展,給予相關的進項稅額退還紅利,避免公司增值稅留抵形成的稅款占用過高的情況,從而促進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的經濟穩步發展和轉型升級。
(三)有利于小型微利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從企業所得稅的角度來看,國家憑借拔高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方式,讓眾多的小型微利企業能夠享受到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利好政策,大幅度地減輕小型微利企業的稅負,促進營運現金流的提升。
從增值稅的角度來看,國家把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收入標準從先前的五十萬和八十萬元上調到五百萬元,因此小型微利企業擁有更大范圍的“選擇權力”,能夠按照目前的情況較為靈活地選擇可享受的納稅待遇,有助于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
(一)加大企業的運行成本和社保補繳壓力
第一,因為我國職工的個人所得稅由企業代扣代繳,而如今實行附加專項費用扣除審核方式,無形中會加重企業財務部門和人事部門的工作量。
第二,“五險一金”交由稅務機關來收取,因此加強了對養老保險等險種的管制,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數額需要由稅務部門來核實確定,需要根據員工的實際工資為基數進行計算繳納。這對于未依法給員工繳納社保的私企,以及根據最低檔基數、最低標準為員工繳納社保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大大增加了其社保補繳壓力,對公司的盈利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這對于工廠、餐飲業、快遞業、酒店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沖擊”最大,因為其人工成本占公司總成本的比例通常是最高的,顯著地增加用工成本,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經營利潤。
企業應從人員結構、用工方式等角度入手,比如調整薪酬結構、減少不必要的人員人工費、改用非全日制、兼職員工、聘用勞務派遣人員等。此外,企業還可通過引用機械自動化設備、標準化生產線、智能化控制系統等,科學合理地降低用工成本。
(二)從嚴征收管制,增加了企業的涉稅風險
在當今的“互聯網+稅務”的時代背景下,催生了“金稅三期”、“多證合一”、“個人稅號”、“納稅信用體系”等多個方面企業和個人財務監管手段,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調整對相關的報稅軟件、發票及納稅申報等企業的稅務管控及涉稅風險管控均有較大的不利影響,公司的稅務管理成本也會顯著提高,尤其對中小微型企業的生存發展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
因此,企業應注意合同簽訂、增值稅發票開具、納稅申報、稅額核算等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規范性管理,從而及時做好應對準備,盡快適應新的政策,有效地降低公司的涉稅風險。同時,應該對稅率有變動的業務進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及時跟合作方溝通交流修改業務合同內容,按照增值稅稅率變動的時間節點,對業務系統、財務系統進行更新調整,增加稅率檔,將應稅收入和銷項稅額等分類存放、登記,能夠準確根據納稅義務的時間節點相對應的稅率來計算繳納增值稅。比如在事前與銷售部門、財務部門、法務部門、物資管理部門等做好溝通交流,探討研究當前稅率對公司的影響范圍和深度,評估稅率下調對公司帶來的利弊,及時調整內部的操作流程,調整預算考核標準,做好稅收政策的知識更新工作,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及時準確做出反應,共同應對稅率調整對公司帶來的不確定影響。
總體來說,企業應基于戰略發展和自身內部需求的基礎上,把握住稅收制度改革的優良契機,提前、有計劃地制定影響分析和應對舉措方案,從而迅速、巧妙地運用相應的稅收改革政策,在大力享受國家政策紅利的同時,又能靈活地降低政策帶來的稅務風險。
參考文獻
[1]程龍潭.探討新稅制政策背景下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策略[J].納稅,2019,13(10):31.
[2]肖勇.稅制改革后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問題探析[J].納稅,2019,13(03):60.
[3]姜美琴.新稅制改革對企業財務與會計的影響與對策[J].納稅,2018,12(3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