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丙芳
摘 要:納稅實務是培養財經專業人才的重要課程,本文主要分闡述中職財會專業增強納稅實務課程有效性的教學方法,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 ?財會專業 ?納稅實務
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職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基于高中知識教育的同時,教導不同學生學習本專業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主要教學目的是為社會輸送綜合素質較高且職業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納稅實務課程難度相對較大,由于大多數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且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所以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財會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科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結合社會需求調整教學內容
(一)教學內容不科學
通過對部分企業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對財會人才的要求是掌握成本核算、會計記賬、稅務計算、納稅申報等專業技能。目前,中職院校財會專業課程重點為會計記賬與成本核算,忽視了稅務計算與納稅申報的重要性,使得學生不符合企業聘請要求。在新稅法出臺、稅收法制越來越完善的當今社會,企業對財務人才的納稅相關能力要求逐漸提高,中職院校只有對課程安排與教學內容進行革新,才能確保真正為社會和企業輸送符合其需求的專業人才。
(二)優化教學內容
中職院校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崗位要求與學生能力對財務專業課程進行調整,對納稅實務課程加強重視,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程內容。首先,財會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確企業財務涉稅崗位對專業能力與知識儲備的要求,將該要求與納稅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如此做法可以避免學生脫離實際,對增強其崗位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其次,納稅實務教師應基于涉稅崗位的工作流程和任務內容,重新規劃課堂教學方向,保證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符合涉稅崗位工作邏輯。最后,對財務核算、稅款繳納、納稅申報等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堅持化繁為簡原則,同時實行個性化教育,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現代理念革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
(一)忽視實踐重要性
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是掌握了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但由于受傳統理念的影響,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與方式過于落后,與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主要原因是院校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整體性與邏輯性,忽視了實踐課程的重要性,使得課程實際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當前,財會專業的課程安排是三分之二的理論,三分之一的實踐,學生無法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實際操作能力相對較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職財會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對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進行革新,減少理論性內容,大量增加實踐類課程,積極組織教學活動,真正實現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的教學目的。
(二)增加實踐教學活動
第一,結合現代理念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課程中重點放在實踐教學上,尤其是納稅實務這種對實踐技能十分重視的課程,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務能力與職業素養。基于此,教導納稅實務課程的教師應將教學目標與崗位實際聯系起來,以理論知識構建教學框架,利用實踐活動鞏固教學理論,積極開展稅務籌劃、納稅申報、稅費核算等模擬實驗,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
第二,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中職財會專業應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加強重視,因而可以每個半學期組織學生參與一次為期半個月或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由院校聯系企業,安排學生進行實習,這一方法不僅解決了院校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還能令學生在工作中踐行理論,實現理論與實際充分融合的目的,有利于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過實踐教學活動的歷練,學生會對納稅實務課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快速聯系理論與經驗及時解決,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革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對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與職業素養具有積極影響,有利于促使學生提高崗位競爭力,是實現增強納稅實務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時代快速發展進步的背景下,財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尤其重視人才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中職院校為了保證真正實現向社會輸送有用人才,必須對增強納稅實務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加強重視,培養能夠適應崗位需求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對此,中職院校應將社會需求、學生能力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積極革新教學模式與方式,確保充分發揮實踐課程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燕.如何在中職財會專業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現代財務管理理念[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