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扎實地落實語用訓練,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扎實地落實語用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用訓練
語文是基礎性、工具性課程,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的根本落腳點在于語言文字的運用,也就是語用訓練。
語文教材中字、詞、句、段、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訓練點,恰當的語言表達,遣詞造句,修辭方法,寫作技巧……都是語用訓練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課標要求、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關注語用點,挖掘語用點,扎實地落實語用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激發興趣,加強語用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功的基石。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才能扎實地進行語用的訓練。
如統編三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五單元為習作單元,本單元主題為“留心觀察”。目的是激發學生留心觀察的興趣,體會觀察的好處,養成觀察的習慣,從而積累生活素材,訓練語言,提高寫作能力。在教學本單元《搭船的鳥》一課時,通過重點段落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了解作者對翠鳥外貌、動作的觀察,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感受翠鳥外貌的美麗,動作的敏捷,激發細致觀察的興趣。然后教師播放一種動物活動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踐,填寫觀察記錄單,記錄觀察所得,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觀察要用眼看,用耳聽,用手摸,用鼻聞,用口嘗,還要用心想。利用習作引導學生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形成單元學習成果。通過這樣的系列訓練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
二、把握目標,加強語用訓練
語用訓練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教師依照相應的教學目標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有這樣的一段要求:“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教學《烏鴉喝水》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烏鴉為什么找水喝?學生說,是因為口渴,引出“渴”字,教師及時追問:口渴需要水,“渴”字的字形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學生關注到“渴”是三點水旁。然后讓學生到文中找一找跟“渴”形近的字。學生很快找到“喝”字。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兩個字在音形義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識記、理解、運用“喝”和“渴”字,并安排學生進行形近字選字填空加深理解和記憶。在對比中,讓學生很快識記了漢字,并能夠學以致用,這樣就抓準了語用訓練點,及時、高效地落實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細讀文本,加強語用訓練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關注文本語言文字的運用,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中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教師要緊緊圍繞文本語言文字的特點加強語用訓練。
如《窮人》這篇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在環境描寫中,作者采用了對比的寫法。
教師在教學環境描寫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設置這樣的語言訓練點:“認真自學,畫出描寫桑娜與西蒙兩家情景的相關語句,從環境的對比中,感受到桑娜家是一個怎樣的家庭,桑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痹谛〗M合作交流中,緊緊圍繞環境描寫體會對烘托人物思想品格的巨大作用,再引導學生關注作者運用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對比描寫,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小練筆,掌握對比描寫的基本方法,訓練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與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揣摩語言,加強語用訓練
閱讀教學中強化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運用語言的機會。所以,訓練的設計要著眼于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提高。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以季節變換的順序,介紹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第2至4自然段的語言表達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圍繞春夏秋冬特有的景物進行描寫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描寫春天的小興安嶺的段落,都寫了哪些景物,都是怎樣寫的,寫出了什么特點,借助重點語句體會春天的美麗。接下來,遷移學法,感受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來描寫小興安嶺夏、秋、冬的美的。再讓學生學習這幾段的寫法,寫一寫家鄉的四季美景,引導學生將語言進行內化運用。
學語文,用語文,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力保障,所以在教學中要加強語用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森林.語用策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