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問題是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性課題,我國在該方面一直付諸了高度關注,近年來,以我國教育局為主導的相關教育工作者針對當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提出了新型的教育改革。探討了近來推出的“參與式”的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教育改革;新課程
一、我國當下的“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
“參與式”課堂教學是我國新課改環境下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它的出發點是針對傳統的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氛圍中的效率低下的問題,提出了向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轉變中的一種教學模式,而所謂的“參與式”就是立足于師生平等的交流環境,讓師生都有權利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交流中,以此完成課堂任務的實現,這就是“參與式”的課堂教學。
在理論方面來看,“參與式”課堂應當是更加平等、輕松和高效的課堂,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諸多的不足,這主要的體現有以下兩點:
首先就是傳統的教師為權威的主導教學思想深入人心,很多所謂的“參與式”課堂教學在本質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轉變,學生懼于教師權威,不敢公然表達自身的質疑,教師在課堂流程的控制上,可沒有給學生留出交流提問的機會,交流互動的效果依然很差,這是當下的“參與式”課堂表現的主要不足之處。
另外一點更多的是客觀原因上的限制,比如“參與式”課堂教學經驗上的不足,缺乏指導性的思想,讓教師很難把握新型課堂的節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達到師生共同參與的交流效果,這還需要長期的教學經驗的積累。
二、在小學數學中構建“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方案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推進“參與式”課堂的全面建設
很多小學的數學教師都已經認識到構建“參與式”的小學課堂,即將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到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來,所以基于這樣的認識,直接激發學生課堂的主體性,是實現“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快捷途徑。而在這方面,首先需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的認識。
在教師方面,教師應當從教學的全流程上注重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首先在備課階段,教師應當從傳統的基于知識點教學的備課方案上轉移到基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備課方案上,在這樣的認識上,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而不是傳統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度,在課堂規劃方面,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適當地穿插交流討論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最后,教師需要對當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出評估,其評估方式就是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效,總之,一切以學生為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針對小學生的參與度不夠的問題,教師可通過適當的鼓勵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常規的有頒發“互動能手”一類的榮譽獎章,還有就是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納入最終的學習評價,這也是較好的構建方式。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教師應當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對錯誤進行中肯的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更加完善而深入的思考。
(二)以“生活化”的教學挑起學生的話題,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實踐顯示,在“參與式”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與學生對課堂的理解程度有較大的關系,而理解程度的深淺又與課堂本身是否能貼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當課堂比較浮空時,學生就會覺得難以理解,無法找到發言的話題所在,因此推進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活化”,是增強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重要所在。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以生活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就很有必要,比如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具有趣味性,還在解題思路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這也符合當下素質教育更加注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教學問題解決生活問題,可大大提升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實用性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更加主動地以“參與”的態度融入小學數學的“參與式”教學的課堂中去。
(三)注重分層教學和分層評價的實現
小學數學的“參與式”課堂教學面向對象應當是全體所有學生,而不是僅僅局限在其中的部分學生,要完成這樣的轉變,就需要教師對于每一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評價,在整體體現上就是分層教學和分層評價。
分層教學和評價的目標是通過分層教學和評價,讓不同層面上的學生達到同樣的學習高度,保持在相同的學習積極性上,這和區別對待中的讓優秀者更積極,讓后進者表現更消極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教師應當加深對該思想的理解,而家長和社會也應當注重對該教學方式的支持,這才能保證“參與式”教學長久健康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楊日前.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116.
[2]鄒強.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2):286-287.
作者簡介:魏小花(1973—)女,漢族,甘肅蘭州人,大專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