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作偉
摘 要:小學教育狀態下的家校共育模式做出了十分顯著的改良,主要體現在依據了與“互聯網+”平臺的共育模式,但在共育模式中經常暴露出教育方式的缺陷性,比如“互聯網+”不具備多元化的信息傳遞路徑,信息構建仍然存在局限性,校方與學生的關系仍然停留在“管理”方面,未能使教育真正人性化,切實為小學培養有用人才。“互聯網+”使溝通更加便捷,但弊端因素又使家校共育產生了一定的制約性,這需要小學教育進一步提高認識,并重點關注家校共育模式的可行性。
關鍵詞: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探究
一、“互聯網+”共育模式現存狀態
(一)“互聯網+”信息的傳播路徑方向性比較單一
“互聯網+”平臺的優勢使用不當會起到反作用。家校共育模式本身是一種信息傳遞模式,目前來講“互聯網+”平臺的搭建方是學校管理層,管理權限在學校,使得網絡共享變得比較單一,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學校通過一些“互聯網+”平臺如微信等來檢驗學生成績。當學校方面把學生成績發送給家長時許多家長都只是接收而不回復,或簡單回復幾句,達不到“共育”所產生的效果。家校共育需要學校與家長雙方都能積極參與,學校方面要做到及時找家長溝通教育的全過程,而單一性與局限性共育模式降低了家長的參與熱情,使家校共育模式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滯后現象。
實際上多數家長還是非常認可家校共育模式的,同時家長也希望能夠經常與學校進行溝通與交流,但對此種模式的反應并不積極,使得家校共育模式中學校一直處在主動地位,而家長一方處在被動的位置,不會主動向學校反映孩子的情況,即使互聯網+的構建已經成型,但家長們還是因各種忙碌而沒有與老師及時交流。
家校共育需要雙方能夠長時間地進行有效的溝通,而家長方面卻認為收到學校通知就行了,就算是已經參與了,長此以往讓家長在溝通方面變得非常懶散不夠積極,無法正確面對孩子的教育事宜,耽誤了孩子們的基礎教育。家長的不積極表現在他們只想看到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學習的過程并不在意,久而久之家長與學校的互動熱情慢慢減弱,有時一看到孩子的成績就心煩,還不能提高對共育模式的認識程度,這是家長普遍存在的問題,改變很難,這就需要校方在共育教育初期就給家長建立一種溝通的新概念,比如建立家長與老師的微信群,老師發送的通知或學習圖片等內容需要家長進行確定與回復,保證每名家長都要及時查看,現在基本人手一部手機,家長在看手機的同時就能查看微信群,老師要做的就是不厭其煩地利用微信群與家長溝通,在此過程中老師或校方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但若能在共育模式的建設初期就幫助家長形式這樣的認識,日后的共育工作操作起來就非常容易了,這是打基礎的過程。
(二)“互聯網+”的教育內容無法引起家長的重視,溝通非常片面
在家校共育模式里,校方安排了許多利于模式發展的內容如家校溝通、家長互動、家長問答等環節。對于此類環節還細化了一些部分,比如在網絡平臺中發布學生成績,每天作業情況公布以及課下娛樂活動等,家長能夠及時關注與了解孩子們在校情況,但內容的發布似乎并不能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許多家長仍然只關注學生成績,對于溝通過程形成了一定的片面性。
二、共育模式的分析與研討
(一)傳統之中謀求鮮明的時代特征
傳統的教育模式在現代化的教育現狀影響下容易被忽視,盡管傳統的家校共育模式還不具備“互聯網+”的參與性,教育時效性也體現得沒那么明顯,但究其優勢特點也還是存在的,比如在小學校園里讓家長一起參與到孩子們的教育活動當中,這就是一種親子教育,是傳統的家校共育模式。家長們與孩子們一同體驗校園活動,這樣的過程使家長印象深刻,從中能夠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與互動喜愛程度,并以此為參照去發展孩子的特長。“互聯網+”教育模式可以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之上把親子活動用網絡進行構筑,讓網絡時代特征充分運用在教育過程中,實現傳統和現代的教育整合。
(二)家校共育模式基于“互聯網+”的長效建設
“互聯網+”模式下的家校共育建設并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它需要學校與家長用耐心與智慧不斷完善與更新,才能使其產生教育過程的長效性。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也是一個長期培育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你教小孩子一個知識點,他不一定立即記住原文,但長久的反復教育與引導會增加印象。這不同于一種灌輸狀態,雖然小孩子的記性好,但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恰恰是這種長久的教育方式不但能讓他們記住知識點,還能最終理解并自如地運用,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我們在分析了“互聯網+”共育模式的現狀后得出結論,家校共育所存在的問題與網絡溝通的局限性有很大關系,但最主要的還在于家長對網絡的認識不足,這就需要學校方面適時適當地營造家長教育空間,讓家長明白網絡溝通的重要性與便捷性,讓小學教育在“互聯網+”模式的基礎上成為教育的領導力量。
參考文獻:
[1]孔惠峰.小學家校合作網絡平臺在應用中的困境與路徑探索[J].新教師,2018.
[2]楊巧玲.小學家校合作網絡平臺在應用中的困境與路徑探索[J].教育導刊,201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