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音樂的欣賞,對培養高尚的品格具有重大的作用。基礎教育領域,通過音樂來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觀念引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音樂老師完全可以利用音樂的特殊性,揚長避短地進行對環境的教育,采用水滴石穿,觸類旁通的方法,讓學生在娛樂知識的同時,也能梳理一定的環保觀念。從小就熱愛自然,培養他們的愛環境的優秀品質,做一個有道德有良知的公民。
關鍵詞:音樂;環保教育;熱愛自然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我們生活的基礎。環境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國際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加強環境的保護是傳授知識的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責任。音樂是人類最古老也最具有感染力的形式之一,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的形態,它能以獨特的魅力來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獲得保護環境的意識。因為音樂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音樂教育的時候,通過加強對環境教育的培養來塑造一個完美的保護環境的意識,是這個時代賦予每個音樂老師的使命。
一、音樂中的環保
自教育部對音樂的新課標做出新的目標以來,作為一名音樂教育的工作者,必須把發現美和追求美來作為自己新的教學理念,這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新要求,更是新一代音樂老師的更高追求。一個美的環境,能夠有利于人類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環保意識成為了一個人基本的素質。作為一個音樂老師,必須把環保意識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環境美,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通過美感來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啟發,能夠更好地把環境的教育在音樂教學中融合起來帶動學生的環保觀念,把環保教育與音樂藝術融合在一起,啟迪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個也是其他學科所不可及的。
二、音樂中的環保策略
1.設置環境教育的情境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把音符生生地塞給學生,來打擊他們對學習音樂的勁頭。所以老師需要盡可能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和感受,而這種優美的教學環境可以通過合適的圖片、視頻等來實現。既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的要求,又滿足了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更是進行環境教育滲透的有效的辦法。例如,在對《紅海灘》一課進行教學之前,可以要求學生同家長在節假日的時候去野外來收集一些鳥叫聲,也可以去紅海灘風景廊道去拍攝一些黑嘴鷗和紅海灘的照片。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得比課堂更好的知識,然后進行小組的展示,增強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鳥類的知識,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我國環境的現狀及其保護環境的意識。
2.賞析歌詞,領略環境美,促進環境的保護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美景和和諧的聲音,以及更廣闊的空間來讓人們最大化地想象美。而音樂作品能夠借助各種樂器和歌詞的變化,來描述自然界中美的景象,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歌詞中所描繪的聲音、光亮、色彩等進行對環境教育的滲透。如《紅海灘》一課中,歌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生態畫面,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能夠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領會家鄉的美好。學生能夠跟隨著歌詞的描寫想象到紅海灘、大海,丹頂鶴、黑嘴鷗,感受到家鄉的生機,也能體驗到濕地的珍貴,充分地感受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從而在他們心里燃燒起對環境保護的欲望,促進他們的環保觀念。
3.用廢棄物制作小樂器,進行環保教育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應該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對廢舊易拉罐、塑料瓶等的回收來制作一些樂器,比如沙錘等等,也可以利用啤酒瓶蓋兒來進行風鈴的制作。讓學生在回收廢品再利用的時候體會到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在人類發展的今天,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改造自然的欲望越來越強,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但科技帶給地球環境的損害也越來越嚴重。環境的改變,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安全。一些有理性良知的人,經常性地發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呼聲,希望每一位公民都能自覺地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學校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時候音樂課堂要成為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主要陣地,充分地發揮它的優勢,提高對新一代人環保的要求,積極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環保問題是當今世界重視的問題,也是人們密切關注的話題。加強對環保的教育是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地球的有效的途徑。在如今全面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學校應該加強對環保教育意識的推廣,讓學生更好地具備愛護環境的意識,明白保護環境是一種責任,而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更應該在音樂教育的課堂上來進行對環境教育的滲透,更好地呼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欲望,讓學生成為保護環境的新一代的主要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吳樹燕.音樂中的環保思考[J].考試周刊,2015(4).
[2]高紅.論音樂在培養青少年環保意識中的作用[J].民族音樂,2013(1).
[3]趙立琴.音樂環保教育課堂上的有效預習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7(76).
編輯 劉瑞彬